[发明专利]智能换电补能网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0040.5 | 申请日: | 202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8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斌 |
主分类号: | B60L53/80 | 分类号: | B60L53/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1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换电补能网 | ||
1.智能换电补能网是利用互联网匹配技术的C对C换电补能商业模式,所述商业模式是一代标准换电技术和三代标准化快速换电技术的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运用,需要电池补给的车称为空电车(阴车) ,携带满电电池能进行能量供给的车称为盈电车(阳车);其特征在于智能换电补能网的C对C补能模式下盈电车(阳车)和空电车(阴车)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换电池,达到交换补充能量的目的,从而实现对需要电力的车辆进行换电补能;这种随处可见的补能方式有利于降低纯电车普及成本和增加使用便利性,能够像核爆炸链式反应一样快速的推进纯电车的普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补能网其特征在于,智能换电补能网的大脑是畅游智能换电补能互联网,畅游智能换电补能网是一个标准电池能量交易网络平台,所有购买标准智能换电车车主均需要在畅游智能换电补能网注册;需要电池补给的空电车(阴车)可以在畅游智能换电补能网上就近搜索到电池补给信息,并锁定其中一块,完成配对和位置共享,在附近平面相遇后完成换电操作;携带满电电池能进行能量供给的盈电车(阳车)上的电池充满电后就会在畅游智能换电补能网上显示,供附近需要电池的车辆选择匹配换电补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补能网其特征在于, 受国家补贴政策影响,2022年前售出的换电车多数为盈电车(阳车),电池容量均超过50千瓦时,NEDC续航里程超过补贴标准,能享受国家补贴;2022年后售出的换电车多数为空电车(阴车),空电车(阴车)只装备少量自持电池和一个空的标准换电箱,价格明显优于同级车,在短途出行时重量大大减轻,且具备高速远程换电出行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补能网其特征在于, 盈电车(阳车)和空电车(阴车)两辆车在三代标准化快速换电技术的支持下能做到把换电站建设成本降到零,也就是在一块现有的的平地上,装备标准换电箱的车辆随时可以转化成一个换电站,从而随着换电车辆增加,换电补能便捷性会大幅提升,这称之为零元建换电站计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补能网其特征在于,换电车均为盈电车(阳车)车主可以把标准电池外包出租给畅游智能换电补能网,收取换电租金每次20元,2500次循环后,车主可以收回电池成本并获得一块旧电池,车主也可以把旧电池折价卖给畅游智能换电补能网,这称之为零元购电池计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补能网其特征在于,换电车为盈电车(阳车)车主可以多次把充满电的标准电池出租给畅游智能换电补能网,收取租金每次约100元,2500次循环后,车主可以收回一辆比亚迪汉级别的车的成本,这称之为零元购车计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补能网其特征在于, 高速畅游智能换电补能网,高速公路作为一个封闭场景,除了服务区外不能随意停车, 我们在每个服务区安排一块备用电池,当这块电池被锁定利用后,我们从服务区附近的村镇社区抽调一块共享标准电池补充到高速服务区,这样就能以每个服务区始终保持一块电池的低成本完成整个高速畅游智能换电补能网的补能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补能网其特征在于, 对三代标准化快速换电技术电池进行升级,a控制充电电流速度,确保最大循环数的经济性; b控制电池放电低压和充电高压阀值,确保电池安全;c电池尾部后面改为粗糙面,使电池前后夹紧时固定,减小换电升降框重量和固定负荷;d每次换电接头插拔时会自动向智能换电补能网系统发送电量和地理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换电补能网其特征在于, 对三代标准化快速换电技术换电箱升级,a动力卷扬机的钢丝绳加滑轮组在前后排座位下方的弹性升降组合;b换电箱外侧梯形截面改良能消纳左右误差;c换电箱前后车体固定灯带换电时向下照亮电池前后部分帮助纠正前后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斌,未经韩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00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蔬清洗机
- 下一篇: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