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用电系统及其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0041.X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3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骉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3/32;H02H3/34;H02H1/00;G01D21/02;G08B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用电 系统 及其 保护 方法 | ||
1.一种安全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用电分析装置、1:1隔离变压器、交流接触器、24V变压器;安全用电分析装置包含中央处理器、电源模块、单相电压电流平衡分析模块、漏电检测模块;
1:1隔离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L和零线N,1:1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端通过交流接触器分别和用电线路的火线L和零线N连接,1:1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端还通过24V变压器和电源模块连接,1:1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端还和单相电压电流平衡分析模块、漏电检测模块均连接,电源模块、单相电压电流平衡分析模块、漏电检测模块均和中央处理器连接,单相电压电流平衡分析模块、漏电检测模块均和地线PE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和交流接触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与散热模块;温度检测与散热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单相电压电流平衡分析模块和中央处理器之间通过总线连接,总线为232总线、422总线或485总线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内容显示屏幕,报警内容显示屏幕和中央处理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WIFI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通过WIFI通讯模块和移动终端或者职能设备通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漏电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三极管Q1、三极管Q2、变压器T1、变压器T2、运算放大器U1和运算放大器U2;
1:1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火线端L1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正极均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负极均和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和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6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通过电阻R5和二极管D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均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5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均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地GND,运算放大器U1的电源端和电源+5V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和中央处理器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还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4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地线PE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均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均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和地线PE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和1:1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零线端N1连接;
1:1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零线端L1通过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二极管D7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正极均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负极均和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和二极管D8的正极、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通过电阻R15和二极管D9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输入端均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9的另一端、电阻R13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均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地GND,运算放大器U2的电源端和电源+5V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和中央处理器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还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均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均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和1:1隔离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零线端N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骉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骉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00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