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氮杂黄酮衍生物及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0323.X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7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滕玉鸥;赵连波;丁颖;傅玉鹏;郝磊;程严;芦逵;王栋;郁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5/233 | 分类号: | C07D215/233;C07D405/04;C07D401/04;C07D409/04;C07D215/22;C07D215/48;A61P35/00;A61P35/02;A61K31/47;A61K31/47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黄酮 衍生物 及其 作为 肿瘤 药物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氮杂黄酮衍生物并首次合成了该系列氮杂黄酮类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氮杂黄酮类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可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氮杂黄酮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大面积的生态环境污染使我国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有持续上升态势;恶性肿瘤(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黄酮是一类天然存在的多酚类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它们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羟基次级代谢产物,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和果实中,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根据国内外众多的研究报导,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良好的药理活性,例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菌,抗炎,降糖和降血脂等。因此,运用简便有效的合成方法获得更为广泛的黄酮类似物,可以进一步发掘黄酮衍生物的药理活性,推动更多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与发展。本发明运用生物电子等排替换、派生官能团及官能团的修饰等方法对天然产物黄酮进行衍生化研究,对所得衍生物进行药理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并且,是一类全新结构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进而可以发明作为抗肿瘤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到一类氮杂黄酮衍生物及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用途,合成了一类全新结构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氮杂黄酮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证明,本发明的氮杂黄酮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可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氮杂黄酮类衍生物,其结构式通式如下:
而且,R1为氢、甲基、苄基、乙酰基或苯甲酰基;R2为氢、氟、羟基、甲氧基、羧基或酯基;R3为氢、氟、羟基或甲氧基;A为5-8元的芳香环或芳香杂环、杂原子取代的芳基、环烷基、杂原子取代的环烷基。
而且,所述的一类氮杂黄酮衍生物的结构为:
如上述的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氮杂黄酮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而且,所述的抗肿瘤药物为治疗人白血病细胞K562,或为人肝癌细胞HepG2,或为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药物。
本发明取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波普和质谱数据分析表明合成得到的氮杂黄酮衍生物为新化合物,且经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证明,本发明提供的氮杂黄酮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是一种优良的抗肿瘤新化合物,可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化合物4-1在氘代DMSO中的核磁氢谱图;
图2为本发明中化合物4-1在氘代DMSO中的核磁碳谱图;
图3为本发明中化合物5-1在氘代DMSO中的核磁氢谱图;
图4为本发明中化合物5-1在氘代DMSO中的核磁碳谱图;
图5为本发明中化合物6-1在氘代DMSO中的核磁氢谱图;
图6为本发明中化合物6-1在氘代DMSO中的核磁碳谱图;
图7为本发明中化合物8-1在氘代DMSO中的核磁氢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03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