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水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0934.4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4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格金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61 | 分类号: | G01F15/061;G01F15/07;G01F25/10;G01M3/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2 | 代理人: | 侯明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智能 监控 水表 |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水表,包括一个总水表本体及多个分水表本体;还具有发射端监测机构和接收端机构;每套发射端监测机构包括电性连接的水流发电机、探测电路、触发电路和发射电路,水流发电机的进水端、出水端串联安装在总水表本体出水管和分水表本体的进水端之间;接收端机构包括电性两极的水流发电机A、信号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和短信电路;水流发电机A的进水端、出水端串联安装在总水表本体进水管和自来水供水管之间。本发明如果总水表本体和多个分水表本体之间的地下管道等有漏水现象,短信模块就会给管理人员推送短信,提示管理人员地下管道存在漏水现象、及时进行查漏检修,不但减少了水源浪费,并减少了出现较大次生灾害机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表应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水表。
背景技术
水表作为一种计量机构,是供水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水表一般分为普通计量水表和预付费水表。无论是普通水表还是预付费水表,只能实现水表计量及收费功能,无法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功能。实际情况下,小区等区域范围内供水中,无论是市政自来水管网供水以及小区的二次供水系统供水,因管道安装质量欠佳或者管道锈蚀、管道本身质量等影响,均存在管道和其他供水辅助设备(比如阀门等)漏水的机率。
在发生管道等漏水时,特别是位于地面之下的管道漏水,由于不能目视,现有技术中也没有一种可用的实时探测机构,因此管理人员不能第一时间知晓情况,这样不但会造成水源浪费,且漏水过多时还会造成地面塌陷等次生灾害,给安全供水带来了极大影响。基于上述,提供一种专用于小区等区域范围内供水监测使用,不但具有普通水表的功能,还能在使用中监测地下管道等是否漏水的智能监控水表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水表因结构所限,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地下管道是否存在漏水情况的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专用于小区等区域范围内供水使用,一个总水表本体和多个分水表本体配合协同使用,不但具有普通水表的用水计费功能,且能有效监测总水表本体和多个分数表本体之间的地下管道等(包括之间的阀门等设施)是否存在漏水现象,在发生漏水时,能及时给予管理人员短息提示进行检修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水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水表,包括一个总水表本体及多个分水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发射端监测机构和接收端机构,发射端监测机构具有相同的多套分别安装在多个分水表本体处,接收端机构安装在总水表本体处;所述每套发射端监测机构包括水流发电机、探测电路、触发电路和发射电路,水流发电机的进水端、出水端串联安装在总水表本体出水管和分水表本体的进水端之间;所述探测电路和发射电路、触发电路安装在元件盒内;所述水流发电机的电源两极和探测电路、触发电路、发射电路的电源输入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探测电路的两路信号输出端和触发电路的两路信号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触发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发射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接收端机构包括水流发电机A、信号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和短信电路;所述水流发电机A的进水端、出水端串联安装在总水表本体进水管和自来水供水管之间;所述信号电路、无线接收电路和短信电路安装在元件盒A内;所述水流发电机A的电源两极和信号电路、无线接收电路的电源输入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信号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无线接收电路的控制信号端电性连接,无线接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和短信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每套发射端监测机构的探测电路包括蓄电池、二极管、电源开关、电阻、NPN三极管和继电器,其间电性接,二极管负极和蓄电池正极、电源开关一端连接,电源开关另一端和第一只电阻一端、继电器正极及控制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只电阻另一端和第一只NPN三极管集电极、第二只NPN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只NPN三极管集电极和继电器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只电阻一端和第一只NPN三极管基极连接,两只NPN三极管发射极和蓄电池负极连接,第二只电阻另一端和二极管正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格金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格金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0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