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钢丝格栅网防护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1058.7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2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泉;许华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6;E04G1/24;E04G1/3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李珍珍 |
地址: |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质边坡 破碎 钢丝 格栅 防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钢丝格栅网防护及施工方法,通过锚杆拉接预制板后对破碎岩体注浆加固,岩质边坡破碎岩体外铺设钢丝格栅网封闭破碎岩体,钢丝格栅网外覆防渗土工膜,通过锚杆拉接钢丝格栅网,防渗土工膜外置临时压平架压平,对防渗土工膜内注浆,施工过程采用移动式脚手架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部通过锚固桩拉接,下部坡脚锚固。本发明可以有效加固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降低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防护的施工难度、提高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防渗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钢丝格栅网防护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破碎岩体治理一直是边坡治理施工中无法回避的技术难题。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原生裂隙及人为影响等形成的破碎岩体,破碎岩体的力学性质很软弱,破碎岩体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大大改变了岩体的力学性质,常常为大坝、边坡和地下硐室等工程带来隐患,并导致工程岩体的失稳与破坏。此外,地质工程中的岩体强度预测、岩坡稳定性分析、基岩承载力确定等均与岩体变形及强度特征有关,鉴于此,关于破碎岩体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工程意义。
在岩土工程中,对破碎岩体采用喷、锚、网支护体系可对浅层山体滑移和对节理裂隙发育的岩体进行加固,提高岩体强度。锚杆注浆对锚杆一定范围内的岩体节理裂隙进行充填加固并对岩体施加预应力,增加岩体的抗剪强度,保证边坡的稳定,但锚杆注浆存在加固范围小,支护范围有限的问题,因此无法有效地加固岩质边坡破碎岩体、提高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防渗性能。
综上,针对相关技术中破碎岩体治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钢丝格栅网防护及施工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加固岩质边坡破碎岩体、提高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防渗性能,而且施工难度低、施工效率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岩质边坡破碎岩体钢丝格栅网防护的施工方法,对岩质边坡上的破碎岩体进行加固,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系统锚杆布设:在岩质边坡上钻孔,布设系统锚杆,系统锚杆采用水泥砂浆系统锚杆,向孔内灌注水泥砂浆,在系统锚杆的端部设置垫板和锚固件,其中垫板贴合于岩质边坡的坡面处;
2)预制板固定:在破碎岩体外固定预制板,预制板通过系统锚杆贴合固定于岩质边坡上,预制板上下两侧通过锚板与岩质边坡固定;
3)注浆孔注浆:在预制板上设置注浆孔以及伸入注浆孔内的注浆管,通过注浆孔向破碎岩体注入浆液;
4)双股钢绳锚杆布设:在岩质边坡上钻孔,布设双股钢绳锚杆,每根双股钢绳锚杆的两股钢丝绳间夹角为15°-30°;
5)钢丝格栅网铺设:在破碎岩体外铺设钢丝格栅网,钢丝格栅网通过阵列设于岩质边坡上的双股钢绳锚杆与岩质边坡固定;
6)防渗土工膜布设:钢丝格栅网外覆防渗土工膜;
7)临时压平架压平:在防渗土工膜表面设置临时压平架,临时压平架上设有用于加固的临时压平架横梁;
8)注浆:调整防渗土工膜和临时压平架的位置使临时压平架将渗土工膜压平,在防渗土工膜(6)内注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移动式脚手架操作平台施工:在岩质边坡的坡底浇筑现浇混凝土坡脚,并在现浇混凝土坡脚上设置移动式脚手架操作平台,该移动式脚手架操作平台包括设置于其底部的脚手架底板,脚手架底板底部设置脚手架刹车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脚手架底板上方设置脚手架立杆、脚手架小横杆、脚手架大横杆,其中脚手架小横杆为沿移动式脚手架操作平台横向设置的横向水平杆,相邻两个脚手架立杆所在的平面被脚手架小横杆分隔为若干个独立区域;脚手架大横杆为沿移动式脚手架操作平台纵向设置的纵向水平杆,将脚手架大横杆设置于小横杆下方且与脚手架立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10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