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锥幼化采穗圃的营建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1327.X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9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华;王裕霞;潘文;徐放;杨会肖;廖焕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17/00;A01C23/04;A01G24/28;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苏运贞;裘晖 |
地址: | 5105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锥幼化采穗圃 营建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锥幼化采穗圃的营建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以红锥种子袋苗为砧木、以精选的优良家系为接穗来源,通过皮接、高强度截顶、弯枝、皮下生根等技术来保持穗条的幼化,不仅可快速扩繁并营建优良无性系的采穗圃,而且可提供大量优质穗条,用于后续的扦插、嫁接和离体培养等方面的生产应用。本发明为扦插、组培等无性系繁殖方式提供高幼态化的外植体,成活率高;解决了目前实生苗主根发达,须根少,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同时也可以快速解决红锥结实大小年现象,小年种子难满足需求的现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木良种繁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锥幼化采穗圃的营建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A.DC)又名红黎、赤黎、黎木、刺栲、红栲、红掾栲、红柯,属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树体通直,树高可达30米,胸径达1米以上,它是我国南亚热带和亚热带植被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组成树种,属华南地区重要的乡土阔叶珍贵用材和高效多用途生态公益林树种。红锥天然分布于东经95°20′~118°0′,北纬18°30′~25°0′,主产地集中于广东、广西、福建南部,其周边分布在云南南部、贵州东南部以及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省的南部,边缘分布达西藏的墨脱县。红锥具有生长快、材质优、适应广、效益高等优良特性。其主干通直、材质坚硬、呈红色、耐腐蚀性强、不开裂、不变形、容易加工,是优质珍贵用材,可供建筑、造船、高档家具、木制地板、军工用品、体育器材等用。种子富含淀粉,可炒食、饲料和酿酒,种实、壳斗均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红锥作为华南地区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良好的生态稳定性和优异的生态效益,又是十分优良的大径级用材树种。它具有旺盛的生长期和良好的生长速度,一次造林可采伐10次以上,经营百年经久不衰,且枝叶浓密,混生性能好,可作为用材和水源涵养林进行纯林种植,亦可为残次林改造、生态公益林改造的混交造林进行推广应用。因此,该树种已成为华南地区十分重要的乡土阔叶树种,每年用红锥营建的水源涵养林、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以及纯林面积超过3500公顷。
采穗圃是林木良种扩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有的红锥采穗圃多是以实生种子苗为母株,由于种子间分化较大,难以最大化利用良种的优质性状。因此,探究一种不同于传统采穗圃的营建方式,突破实生苗分化问题,充分利用“无性繁殖固定变异”,最大程度保持良种的优良性状,这对于红锥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红锥幼化采穗圃的营建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红锥幼化采穗圃的营建方法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红锥幼化采穗圃的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穗圃地点的选择
采穗圃的建立地点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方;
(2)采穗圃布局及整地
将圃地进行深翻、整平,挖定植穴,将表土堆放在穴的两旁,以便于回穴时将表土施回穴中;将基肥和营养土混合,基肥采用钙镁磷肥,搅拌均匀后施于穴的下半部,并回表土,于雨后阴天定植,定植前提前一天喷洒杀菌消毒剂;
(3)采穗圃材料的选择
对红锥的生长性状及其育种值进行综合评选,选择若干个优良无性系,作为采穗圃材料;
(4)采穗圃材料的培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13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