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对多高效合金无人制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1459.2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5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冶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0 | 分类号: | G01N1/20;G01N1/28;B65G47/34;B65G15/6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陈志军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合金 无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对多高效合金无人制样系统,属于合金取样技术领域,包括输料带,所述输料带顶部贴合有引料机构,所述引料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侧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杆另一侧设有输料机构,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顶部设有接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位于输料机构底部。本发明中,分度盘能够转动带动另一侧夹持的取料槽移动至出料管底部,方便对取料槽进行换位,并且通过外部抓取机构与取料槽以及内部物料进行抓取移动,并同时置入新的取料槽,进而能够快速对取样后的取料槽进行取料,避免多次取样的原料置入同一个取料槽内,通过多对取料槽提高取样高效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取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对多高效合金无人制样系统。
背景技术
冶金就是从金属矿物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再通过用各种加工方法将金属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现在冶金工业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冶金成品率,一般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并且需要对原料中的成分进行取样,并且冶金原料在加工前一般需要进行搅拌,搅拌后的物料混合完全,降低混料难度,混料结束后为了保证原料精细度,一般需要对原料进行抽样检测。
现有技术中合金原料制样取样多仅由通过人工少量取样,在输料带输送原料时,为了保证取样多样性需要,一般需要按照一定间隔频率进行取样,这就导致人工取样难度较高,并且在人工取样时容易产生取样误差,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取样制样需要,并且取样样品在存储运输时容易泼洒,导致对原料的检测出现误差,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送带输送原料时,为了保证取样多样性需要,一般需要按照一定间隔频率进行取样,这就导致人工取样难度较高,并且在人工取样时容易产生取样误差,并且取样样品在存储运输时容易泼洒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多对多高效合金无人制样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对多高效合金无人制样系统,包括输料带,所述输料带顶部贴合有引料机构,所述引料机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侧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杆另一侧设有输料机构,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顶部设有接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位于输料机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引料机构包括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顶部嵌设有第一螺纹帽,所述第一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壁通过第一轴承嵌设于第一滑座内腔,且一侧第一转轴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活动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引料板,所述第一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壁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嵌设于支撑杆顶部,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壁卡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支撑杆一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电机固设于放置槽内腔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输料机构包括料斗,所述料斗位于引料板下方,所述料斗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位于接料机构顶部,所述料斗一侧通过固定杆与支撑杆一侧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顶端通过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减震辊,所述减震辊顶部与输料带底部相贴合,所述第一伸缩杆外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块和减震辊一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冶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冶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14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