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风压平衡控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2753.5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6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江琳;黄成鑫;余根丽;李雅君;陈艺聪;张伟;刘志平;谢智煌;袁建明;廖和滨;郑松潘;廖颖洁;张小杭;邓春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宗力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风压 平衡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风压平衡控制方法和装置,装置包括:DMC控制器、第一PID控制器和第二PID控制器;所述DMC控制器,用于采用DMC算法对尾气处理系统管道阀门开度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所述管道阀门开度使得所述流入静压箱内的风速为风速期望值;所述第一PID控制器,用于采用第一PID算法基于所述静压箱内的压力值调节补风阀的实际开度值,以保持所述静压箱内的压力稳定;所述第二PID控制器,用于采用第二PID算法基于风机运行工况调节所述风机频率,以使得所述风机的运行频率与所述静压箱后端输出的风压值相匹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静压箱内的风压控制较为缓慢,造成生产过程中风压值波动大,导致前端工艺设备尾气负压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工业企业尾气治理领及风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风压平衡双重调节的气体风压平衡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烟草工业企业尾气需处理的混合尾气,由不同生产线上排放的气体通过收集管道首先进入静压箱,废气在静压箱内降低风速,同时压力得到平衡,随后进入后端的废气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当生产线上工艺设备频繁启停时,气体管道内风量变化较大,系统风压的变化会造成前端工艺设备尾气负压或正压,导致无法满足前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求。目前风管内的风量由主风机进行调节控制,系统通过采集静压箱后管道的风压值,对主风机的频率进行控制,达到尾气处理系统能根据生产线上排风量的大小自动调节设备的处理风量的目的。
现有的主风机变频控制调节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线排放量大小风量的处理,但是实际运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生产线上设备启停较为频繁,导致前端风管内混合气体的风量变化较大,大功率风机变频控制较为滞后,调节通道时间常数大,静压箱内的风压控制较为缓慢,造成生产过程中风压值波动大,导致前端工艺设备尾气负压不稳定,无法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风压平衡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实现解决静压箱内的风压控制较为缓慢,造成生产过程中风压值波动大,导致前端工艺设备尾气负压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风压平衡控制方法,应用于尾气处理器系统中,包括:
采用DMC算法对尾气处理系统管道阀门开度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所述管道阀门开度使得所述流入静压箱内的风速为风速期望值;
采用第一PID算法基于所述静压箱内的压力值以及所述废气的实际风速值调节补风阀的实际开度值,以保持所述静压箱内的压力稳定;
采用第二PID算法基于静压箱内的压力值调节所述风机频率,以使得所述风机的运行频率与所述静压箱后端输出的风压值相匹配。
可选的,上述气体风压平衡控制方法中,所述采用DMC算法对管道阀门开度进行调节,包括:
获取废气的实际风速值、风速预测值以及风速期望值;
获取管道阀的开度增量;
获取管道阀的实际开度值;
采用DMC算法基于实际风速值、风速预测值、风速期望值、管道阀门开度增量对所述管道阀门的实际开度值进行闭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管道阀门开度使得所述流入静压箱内的风速为风速期望值。
可选的,上述气体风压平衡控制方法中,所述采用第一PID算法基于所述静压箱内的压力值以及所述废气的实际风速值调节补风阀的实际开度值,包括:
获取风机的工作频率和静压箱内部的压力值;
基于预设映射关系计算得到与所述风机的工作频率相匹配的目标压力值;
采用第一PID算法基于所述静压箱内的压力值和所述目标压力值计算得到补风阀的目标开度,基于所述目标开度调节补风阀的实际开度值,以保持所述静压箱内的压力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2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