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2783.6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7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袁庆杰;李士敏;孙国涛;王小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庆杰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症 医学 呼吸 恢复 | ||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针对现有的呼吸恢复器往往是通过人工按压气囊来将氧气输送到患者肺部的,使得氧气输送的节奏难以把握均衡,且不易控制单次频率下输送出氧气的量,无法针对不同病患的肺部情况进行调节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壳体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壳体的底部内壁上设有伸缩气囊,本发明呼吸恢复器通过电机传动来按压气囊将氧气输送到患者肺部的,使得氧气输送的节奏可以调节且恒定,同时可以调节单次频率下输送出氧气的量,可以针对不同病患的肺部情况进行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背景技术
不管是在治疗还是在护理阶段,很多重症患者会出现心肺功能暂停,尤其是呼吸衰竭等症状,长时间的机体缺氧将会造成很多身体细胞组织不可修复性的损伤,特别是在发病现场,患者突发呼吸停止,最及时有效的抢救方法是,使空气及时有节律的强制进入肺内;再利用胸廓后肺组织的弹力压缩,使进入肺内的氧气置换二氧化碳并呼出;再配合胸部按压,如此周而复始,使停止呼吸的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
现有的呼吸恢复器往往是通过人工按压气囊来将氧气输送到患者肺部的,使得氧气输送的节奏难以把握均衡,且不易控制单次频率下输送出氧气的量,无法针对不同病患的肺部情况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呼吸恢复器往往是通过人工按压气囊来将氧气输送到患者肺部的,使得氧气输送的节奏难以把握均衡,且不易控制单次频率下输送出氧气的量,无法针对不同病患的肺部情况进行调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壳体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壳体的底部内壁上设有伸缩气囊,伸缩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单向出气阀,单向出气阀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底部外侧并接通有出气管的一端,出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呼吸面罩,伸缩气囊的一侧设置有单向进气阀,单向进气阀的一端接通有进气管的一端,进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侧,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杆的一端,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滑杆的一端,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挤压板与伸缩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壳体上开设有活动腔,且壳体的一侧与另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旋转孔,两个第一旋转孔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一旋转杆,第一旋转杆与转盘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圆形限位滑块,圆形限位滑块位于活动腔内,第一旋转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圆形限位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弹簧可以带动圆形限位滑块复位。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内,滑槽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滑块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螺纹安装于螺纹孔内,螺纹杆可以通过螺纹孔带动滑块位移。
优选的,所述转盘上开设有齿轮腔,转盘的一侧开设有与齿轮腔相接通的第二旋转孔,第二旋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二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的一端延伸至齿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齿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一锥齿轮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内并开设有卡槽,第二旋转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内并固定连接有卡块,卡槽与卡块相配合,壳体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滑孔,滑杆滑动安装于滑孔内,卡槽与卡块可以相互嵌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中转盘通过滑块与传动杆相配合,传动杆通过滑杆与挤压板相配合,使得转盘每转动一圈可以带动挤压板对伸缩气囊按压一次,且方便对电机进行调节,控制按压的恒定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庆杰,未经袁庆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2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