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旋式超柔电缆射频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3438.4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4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华浩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9 | 分类号: | H01R13/59;H01R13/502;H01R13/40;H01R2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旋 式超柔 电缆 射频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旋式超柔电缆射频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器主体包括外壳、内导体、第一衬套、绝缘板和绝缘套,第一衬套的一侧设置有外延部,外延部的侧部设置有凸环,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螺套、第二衬套、第三衬套、第四衬套和第五衬套,第五衬套设置有外凸部,第四衬套设置有内凹部,外凸部卡接于内凹部,第三衬套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设置有卡扣和挤压部,卡扣与凸环相卡接,第二衬套设置有挤压部配合的缺口,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螺套和卡环。本发明无需固定该连接器的两端,即可实现对电缆的固定,连接方便,且有效避免移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旋式超柔电缆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1/2”超柔电缆的外导体一般是螺纹式外导体,在与连接器安装时往往需要保持连接器的前端壳体或者后端螺尾固定,然后拧紧另外一端,由于实际安装时往往不能保证连接器的前端壳体或者后端螺尾固定,造成电缆的前后位移,影响电气性能,且安装不便。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超柔电缆与连接器连接麻烦,且容易出现前后移位的难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旋式超柔电缆射频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外壳、内导体、第一衬套、绝缘板和绝缘套,所述绝缘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衬套的内部,所述内导体安装于所述绝缘板的侧部,所述绝缘套套设于所述内导体的外侧,所述内导体、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绝缘板和所述绝缘套均处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衬套的一侧设置有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从所述外壳的内部伸出,所述外延部的侧部设置有凸环。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螺套、第二衬套、第三衬套、第四衬套和第五衬套,所述第一螺套螺纹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侧部,所述第五衬套安装于所述第一螺套的内侧,所述第五衬套的内侧设置有外凸部,所述第四衬套的外侧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外凸部卡接于所述内凹部的外侧,所述第四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五衬套的内侧,所述第三衬套安装于所述第四衬套的内侧,所述第三衬套的侧部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侧部设置有卡扣和挤压部,所述卡扣与所述凸环相卡接,所述第二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三衬套的内侧,所述第二衬套的侧部设置有所述挤压部配合的缺口,所述第二衬套的侧部与所述第四衬套的内侧相抵触。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螺套和卡环,所述卡环卡接于所述外壳的侧部,所述第二螺套安装于所述外壳的侧部,所述内导体延伸至所述第二螺套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侧部与所述第一螺套的侧壁相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圈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外壳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卡环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外壳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套配合的外螺纹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导体包括接触头和插针,所述接触头安装于所述绝缘板的侧部,所述插针设置于所述接触头的侧部,所述绝缘套套设于所述插针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触头呈中空设置,所述接触头的侧部环形阵列设置有通缝,所述绝缘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套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外壳配合的内螺纹段,所述第一螺套与所述第四衬套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凸部设置有至少六个,所述外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五衬套的内壁呈环形阵列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华浩通信器材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华浩通信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