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3600.2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8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14 | 分类号: | G01D5/14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李高峰;孟湘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 传感 装置 驱动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无源传感装置能够接收来自于至少两个不同方向的力,并且在较小驱动力的作用力下就可以产生电能,以对外发送信号,从而传递两个可相对运动物体的一个运动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传感领域,尤其涉及到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智能化家居和智能化安防等智能管理系统正在受到消费者欢迎,在智能化家居和智能化中,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设备,需要借助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来对于预设环境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举例说明,门上需要被设置有传感器,当基于门上传感器检测门被打开时,相关的处理器控制环境中的相关设备启动,比如说自动开灯或者自动开启空调。举例说明,在公共卫生间内,门上也可以被设置有传感器,基于传感器的探测,相关管理部门就可以知道门内是否有人以安排人员适时进行打扫,如果传感器长时间没有再一次检测到信号,这意味着厕所被长时间占用,相关管理部门可安排人员进行查看以防止意味发生。
限制于安装位置和尺寸,这类传感器一般被设计为内置有电池,以满足工作需求。这意味着用户需要及时更换电池,不然整个智能家居系统或者是智能安防系统就会失效。目前,有一类传感器是采用自供电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其被设置有发电机以为自身工作供电,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在门被打开的过程中,由于发电机驱动所需要的作用力较大,因此难以被驱动,导致使用非常不便。
另外,这类传感器目前的类型虽然多样,但是单一类型的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单一。也就是说,门上传感器一般仅能够应用于门,窗上传感器一般仅能够应用于窗,基于门的开关类型或者窗的开口类型的不同,比如说推拉门或者旋转门,传感器的类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地划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无源传感装置能够自供电,是一无源装置,并且所述无源传感装置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被应用但是并限制于门、窗、甚至是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无源传感装置的一发电装置需要的驱动力较小,因此能够容易地驱动,同时所述无源传感装置还可以保证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其中由于所述无源传感装置适于被应用于对于声音要求较高的场所,其工作本身不会发出很大的噪音,也不需要依赖于感知噪声或者振动来传递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无源传感装置能够探测到至少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并且基于作用力大小变化自动产电以传递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无源传感装置能够将受到的不同方向的作用力转换成为同一个方向的驱动作用力,并且利用驱动作用力驱动所述发电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无源传感装置、驱动装置及生电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无源传感装置对于用户推动目标探测物的速度的要求下降,所述目标检测物可以但是并不限于门、窗等,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不论用户以一较快速度或者是一较慢速度推动,所述无源传感装置皆可以探测到这种变化并且产生足够的电能以触发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无源传感装置,其包括:
一导力机构,其中所述导力机构包括一导力件和一驱动件,其中所述导力件被配置为适于接收至少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并且转变为同一个方向的作用力传递至所述驱动件;
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发电单元以产生电能;
一通信单元;以及
一壳体,其中所述发电单元被可供电地连接于所述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发射信号,其中所述导力机构、所述发电单元以及所述通信单元被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易百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