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尺寸测量评分系统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3724.0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4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宇;陈浙泊;潘凌锋;陈镇元;陈龙威;余建安;陈一信;吴荻苇;颜文俊;林斌;郑军;叶雪旺;洪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24;G01B11/26;G06V10/25;G06V10/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视觉 尺寸 测量 评分 系统 测量方法 | ||
1.一种尺寸测量评分系统的尺寸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题制作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获取当前相机采集的实时图,打开试题制作对话框,并实时图传入;步骤4.2:进行试题制作,包括可进行各种尺寸测量类型的任务编辑,可设置测量的最大公差上限和最大公差下限;
步骤4.3:退出试题制作对话框时,进行试题模板信息提取,同时对模板源图进行尺寸测量;
步骤4.4:保存相关测量结果,实时尺寸测量中使用;
在相机采集实时图像之前,系统会引导待检测零件的摆放;引导待检测零件摆放的过程如下:尺寸测量界面图像显示窗口显示基于模板源图图像的引导图,引导用户将物件相应测量面朝上,摆放到设定区域范围;所述引导图的制作流程包括:
步骤4.1.1:将模板源图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灰度值取原值的80%;
步骤4.1.2:将同样大小的空白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灰度值取原值的20%;
步骤4.1.3:将两张图像按灰度值叠加,得到引导图;其中灰度值为0的像素点显示纯黑,灰度值为255的像素点显示纯白;
所述步骤4.2中各种尺寸测量的类型任务编辑包括圆、线、弧、角四种基本元素的测量类型编辑,得到相应的掩膜特征信息;其中圆、线、弧以及角元素测量类型的线宽能够调节,在掩膜图中显示为白色区域;完成线宽的调节后输出相应特征信息;
所述步骤4.4中试题模板信息提取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6.1:对模板源图进行均值滤波处理;所述模板源图为相机获得的标准件正面以及侧面的图像;
步骤4.6.2:进一步进行阈值化处理;阈值化处理为大于设定阈值的像素灰度值被设置为0,反之,则被设置为255;
步骤4.6.3:提取模板源图中标准件的外轮廓点;
步骤4.6.4:求外轮廓的最小外接圆,得到圆心坐标和半径;
步骤4.6.5:根据所求圆心坐标和半径,提取ROI;此ROI为一个矩形,其边长为模板源图中标准件的最小外接圆直径,其中心为标准件最小外接圆圆心,其旋转角度为零;ROI表示感兴趣区域
步骤4.6.6:对ROI提取层级轮廓信息,层级轮廓信息包括外轮廓信息和内轮廓信息,且外轮廓与内轮廓满足父子层级关系;若外轮廓与内轮廓满足父子层级关系,则外轮廓为父轮廓,内轮廓为子轮廓;
步骤4.6.7:求其外轮廓的零旋转度角最小外接矩形,得到矩形长宽,判断此矩形的长或宽是否大于设定值;
步骤4.6.8:若矩形的长或宽大于设定值,则标准件出界,跳转到步骤4.6.16;
步骤4.6.9:若矩形的长或宽没有大于设定值,则求外轮廓的质心、最小外接矩形,得到矩形中心坐标、旋转角度、长宽、面积;接着判断是否存在内轮廓;
步骤4.6.10:若不存在内轮廓,跳转到步骤4.6.16;
步骤4.6.11:若存在内轮廓,再判断是否只有一个有效内轮廓;
步骤4.6.12:若只有一个有效内轮廓,则求得质心、最小外接矩形中心坐标、旋转角度、长宽、面积,跳转到步骤4.6.16;
步骤4.6.13:若存在多个有效内轮廓,则遍历全部有效内轮廓,求出内轮廓最小外接矩形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比较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值;
步骤4.6.14:若最小外接矩形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大于设定值,则表明既有最大内轮廓,又有最小内轮廓;分别求得它们的质心、最小外接矩形中心坐标、旋转角度、长宽、面积,跳转到步骤4.6.16;
步骤4.6.15:若最小外接矩形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小于等于设定值,标明标准件存在多个有效最大内轮廓,任意取其一,求得质心、最小外接矩形中心坐标、旋转角度、长宽、面积,跳转到步骤4.6.16;
步骤4.6.16:根据圆、线、弧以及角测量类型任务编辑信息,提取圆、线、弧以及角测量类型特征信息;
步骤4.6.17:结束试题模板信息提取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72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桶污损监管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作业区域安全辅助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