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4074.1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9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虎;彭明忠;辜文凯;李青山;谢林原;杨龙伟;陈寿根;杨家松;刘世杰;苟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00;E21D11/10;E21D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蒋丽 |
地址: | 61007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地 应力 地层 超近接 立体交叉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应用于救援站,所述救援站包括既有隧道、第二疏散导洞和辅助横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连通第二疏散导洞和辅助横洞的隧底疏散联络人行通道,所述隧底疏散联络人行通道设于所述既有隧道下方且与之零净距立体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隧底疏散联络人行通包括位于既有隧道下方的交叉段,所述交叉段设有隧道孔、管棚和若干注浆钢花管,所述管棚包括若干钢管,所述若干钢管设于所述隧道孔上方且沿其拱顶分布,所述若干注浆钢花管分别设于隧道孔两侧且与即有隧道平行,交叉段包括交叉段本体及设于交叉段本体两端的两端延伸段,所述交叉段本体与既有隧道的接触端设有若干竖向打孔注浆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打孔注浆管间间隔70cm-9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棚的圆心角为100°-140°;管棚的钢管的水平夹角为2°-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段本体设有若干门型钢架,所述若干门钢型架沿交叉段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段本体设有一对混凝土回填块,所述一对混凝土回填块设于所述隧道孔两侧。
7.一种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S1.从既有隧道的仰拱初支底部向交叉段本体进行钻孔注浆制作竖向打孔注浆管加固岩体;
S2.在交叉段的起点将拱架逐渐抬高,创造管棚工作室,施作管棚,管棚注浆压力0.8~1.0MPa;
S3.交叉段采用机械开挖,短进尺,强支护,对周边围岩采用花管进行径向注浆制作注浆钢花管加固周边岩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挖前还包括步骤:对掌子面进行超前预注浆加固,注浆加固贯穿整个交叉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中,开挖的断面为马蹄形或矩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中,延伸段的开挖断面为马蹄形,交叉段本体的开挖断面为矩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4.在交叉段本体施作二衬,设置门型钢架支护并回填既有隧道拱底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地应力软岩地层的超近接立体交叉洞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钢架间隔为50-60cm/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40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爪搬料手机构
- 下一篇:往复流斜板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