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双工水声数字语音通信演示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4436.7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5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兴;赵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3/02 | 分类号: | H04B13/02;G10L19/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工 数字 语音 通信 演示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种全双工水声数字语音通信演示装置及其方法,涉及水声数字语音通信。装置分通信甲方和乙方,记作U1和U2,硬件结构相同;U1/U2的硬件系统包括语音输入输出设备、声码器及其外围电路、嵌入式CPU及其外围设备、放大滤波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声电转换设备、控制面板和平板电脑,还包括微控制器MCU及其相关电路、漏电保护电路、气泡发生器、声电转换设备升降装置、声挡板、水槽和操作平台,声电转换设备包括4个水声换能器或2个水声换能器、2个水听器;水声换能器带宽分成B1和B2两个子带。实现实时全双工水下语音通信功能。接收合成的语音可懂度、自然度和清晰度高,互动好,装置体积小、价格便宜、可升级、易调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声数字语音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双工水声数字语音通信演示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开发海洋变得日益迫切。近年来,国家在海洋研究、勘探和开发等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相应的海洋经济也日益壮大。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始从事海洋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如201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水潜器“蛟龙”号马里亚纳海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m,创造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最深下潜记录(徐芑南,张海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及应用,科学,2014,66(2):11-13)。将最新海洋研究成果以科普的形式展现给青少年朋友,对激发他们热爱海洋、关心海洋、献身海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许多科技馆都部署了海洋馆,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观和访问,对展现海洋科技成果,传播海洋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水声通信技术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例如,“蛟龙”号可以深海环境中传输语音、图像、数据、文字和命令等信息,通信最大作用距离8~10km,最大传输速率达10千比特/秒(朱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声学技术,2013,32(6):1-4),但是,在海洋科技馆中,与水声通信有关的展品却几乎空白。现有的水声通信机由于体积、价格、速率和互动性等原因无法直接应用于科技馆展出。本发明针对海洋科技馆的特殊应用环境,成功研制了一种全双工水声数字语音通信演示装置,在科技馆中得以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海洋科技馆的应用场景,提供实时、生动的一种全双工水声数字语音通信演示装置及其方法。
所述全双工水声数字语音通信演示装置分通信甲方和乙方,分别记作U1和U2;U1和U2的地位相同,硬件结构相同;U1(或U2)的硬件系统包括语音输入输出设备、声码器及其外围电路、嵌入式CPU及其外围设备、放大滤波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声电转换设备、控制面板和平板电脑等,硬件系统还包括微控制器(MCU)及其相关电路、漏电保护电路、气泡发生器、声电转换设备升降装置、声挡板、水槽和操作平台等,声电转换设备包括4个水声换能器或2个水声换能器、2个水听器;
水声换能器带宽分成B1和B2两个子带;对通信方U1,B1为上行子带,用于发送语音数据,B2为下行子带,用于接收语音数据;而对通信方U2则相反,B2为上行子带,用于发送语音数据,B1为下行子带,用于接收语音数据,实现实时全双工语音通信功能;语音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拾取和播放语音;声码器实现对语音的参数压缩编码和解码;嵌入式CPU完成水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除主程序外,还包括2个子任务,子任务1用于处理发射声信号,子任务2用于处理接收声信号;MCU实现对气泡发生器、声挡板、升降装置的控制;平板电脑用于播放水声通信相关知识和操作简介等;控制面板为用户和装置之间的操作界面,有通话、干扰1、干扰2和干扰3等4个按钮;嵌入式CPU和MCU之间通过串行口进行通信,嵌入式CPU和声码器之间通过串行口进行通信,MCU和平板电脑之间通过蓝牙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44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