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学锁相环的双光源自注入锁定谐振式微光机电陀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4730.8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耀;刘俊;唐军;邢恩博;周彦汝;戎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9/66 | 分类号: | G01C19/66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学 锁相环 源自 注入 锁定 谐振 式微 机电 陀螺 | ||
1.一种基于光学锁相环的双光源自注入锁定谐振式微光机电陀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可调谐激光器(1a)、第二可调谐激光器(1b)、第一光环行器(2a)、第二光环行器(2b)、第一分束器(3a)、第二分束器(3b)、第三分束器(3c)、第四分束器(3d)、第一波导(4a)、第二波导(4b)、环形谐振腔(5)、第一合束器(6a)、第二合束器(6b)、第一光电探测器(7a)、第二光电探测器(7b)、第三光电探测器(7c)、光学锁相环(8)、数据处理模块(9)、数据记录仪(10);
其中,第一可调谐激光器(1a)的出射端与第一光环行器(2a)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光环行器(2a)的第三端口与第一分束器(3a)的入射端连接;第一分束器(3a)的两个出射端分别与第一波导(4a)的首端、第一合束器(6a)的第一个入射端连接;第二可调谐激光器(1b)的出射端与第二光环行器(2b)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光环行器(2b)的第三端口与第二分束器(3b)的入射端连接;第二分束器(3b)的两个出射端分别与第一波导(4a)的尾端、第一合束器(6a)的第二个入射端连接;第一合束器(6a)的出射端与第一光电探测器(7a)的入射端连接;第三分束器(3c)的入射端与第二波导(4b)的首端连接;第三分束器(3c)的两个出射端分别与第一光环行器(2a)的第一端口、第二合束器(6b)的第一个入射端连接;第四分束器(3d)的入射端与第二波导(4b)的尾端连接;第四分束器(3d)的两个出射端分别与第二光环行器(2b)的第一端口、第二合束器(6b)的第二个入射端连接;第二合束器(6b)的出射端分别与第二光电探测器(7b)的入射端、第三光电探测器(7c)的入射端连接;环形谐振腔(5)分别与第一波导(4a)、第二波导(4b)耦合;第一光电探测器(7a)的信号输出端与光学锁相环(8)的第一个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探测器(7b)的信号输出端与光学锁相环(8)的第二个信号输入端连接;光学锁相环(8)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可调谐激光器(1b)的调制端连接;第三光电探测器(7c)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9)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记录仪(1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锁相环的双光源自注入锁定谐振式微光机电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锁相环(8)包括鉴频鉴相器(801)、环路滤波器(802);鉴频鉴相器(801)的第一个信号输入端作为光学锁相环(8)的第一个信号输入端;鉴频鉴相器(801)的第二个信号输入端作为光学锁相环(8)的第二个信号输入端;鉴频鉴相器(801)的信号输出端与环路滤波器(80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环路滤波器(802)的信号输出端作为光学锁相环(8)的信号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光学锁相环的双光源自注入锁定谐振式微光机电陀螺,其特征在于:第一可调谐激光器(1a)、第二可调谐激光器(1b)均为DFB宽谱激光器;第一分束器(3a)、第二分束器(3b)、第三分束器(3c)、第四分束器(3d)均为50:50的分束器;数据处理模块(9)为FPGA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47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效消杀病毒的灭菌柜
- 下一篇:7-甲基色氨酸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