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5102.1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伟;张韵怡;陶昕益;曹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00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粘结 滑移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测试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加载组件和测量组件,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试件的混凝土块,加载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两个加载板,驱动件与两个加载板连接,以驱动加载板沿加载方向移动,两个加载板沿加载方向相对设置,两个加载板分别位于试件的混凝土块沿钢筋轴向的两侧,且均位于试件的两个锚具之间,测量组件设置于加载板上,测量组件用于测量试件的钢筋与混凝土块的相对滑移量。能够对钢筋混凝土的试件进行反复荷载作用下双向拔出试验,实现双向加载过程,保证试验加载过程稳定。可有效测定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所得结果可真实反映实际工程中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是二者共同工作的基础,而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部位受力状态复杂,难以直接观测并分析其失效机理,因此,通常采用拔出试验直接测定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室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拔出试验装置一般都只可实现单向拔出试验,而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多处于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远低于单向拔出试验测得的粘结强度,所以,仅采用单向拔出试验测定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所得结果偏差大,不够科学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测试装置,能够对钢筋混凝土的试件进行反复荷载作用下双向拔出试验,实现双向加载过程,保证试验加载过程稳定。该装置制造、安装简单,便于操控且传力机理明确,节约试验时时间和人工成本,可有效测定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所得结果可真实反映实际工程中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测试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加载组件和测量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试件的混凝土块,所述加载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两个加载板,所述驱动件与两个所述加载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加载板沿加载方向移动,两个所述加载板沿所述加载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加载板分别位于所述试件的混凝土块沿钢筋轴向的两侧,且均位于所述试件的两个锚具之间,所述测量组件设置于所述加载板上,所述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试件的钢筋与混凝土块的相对滑移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加载板均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沿垂直于所述加载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试件的钢筋的直径,且小于所述试件的锚具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加载梁和第一固定杆,且所述第一固定杆依次与两个所述加载板连接,所述加载梁与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固定杆带动所述加载板沿加载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载梁与所述第一固定杆通过第一安装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在所述试件的混凝土块沿钢筋轴向的两侧夹置所述试件,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加载板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一缺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试件的钢筋的直径,且小于所述试件的锚具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依次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梁与所述第二固定杆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梁与所述第二固定杆通过第二安装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测量组件包括位移计,所述位移计的指针与所述试件的钢筋的端部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载板与其靠近的所述试件的锚具之间相距9mm~1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51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