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5521.5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7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强;张加深;胡殊;杨智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管理 方法 装置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电池的初始状态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状态参数,检测电池是否符合构成电池组的标准;若符合,获取多个电池充放电时的充放电参数,根据所述充放电参数,检测所述多个电池在预设时间内充放电情况是否符合充放电标准;电池组使用预设时间后,获取电池的荷电状态,进行电池建模计算得到荷电状态数据;根据预设的参考条件以及荷电状态数据,判断电池是否处于均衡状态,若不处于均衡状态则进行均衡放电处理;获取电池充放电情况,根据所述充放电情况进行相应提示。本发明可以更好的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管理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锂离子电池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储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与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保等优点,所以锂离子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现有的电池管理方法,通常使用均衡控制方法来控制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各个电池的剩余电容量相同,以此避免电池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的情况发生。
但是锂离子电池除了不可过度充电或者过度放电以外,其热稳定性和一致性也较差,锂离子对应用环境的要求也更为苛刻;所以现有的电池管理方法,对锂离子电池的保护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可以更好的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管理以达到更好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电池构成电池组;
获取多个电池的初始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初始状态参数,检测电池是否符合构成电池组的标准;
若符合,获取多个电池充放电时的充放电参数,根据所述充放电参数,检测所述多个电池在预设时间内充放电情况是否符合充放电标准;
电池组使用预设时间后,获取多个电池的荷电状态,进行电池建模计算得到荷电状态数据;
根据预设的参考条件以及荷电状态数据,判断电池是否处于均衡状态,若不处于均衡状态则进行均衡放电处理;
获取电池充放电情况,根据所述充放电情况进行相应提示。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初始状态参数为多个电池的初始端电压、多个电池的初始电容量,根据所述初始状态参数,检测电池是否符合构成电池组的标准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端电压,判断多个所述初始端电压是否符合电池组标准,若不符合,调整总电压并向用户手持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提醒;
根据所述初始电容量,判断多个所述初始电容量是否符合电池组标准,若不符合,则对多个电池的初始电容量进行分析;
根据所述分析结果,向用户手持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提醒并获取消息反馈。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充放电参数为多个电池的充放端电压、以及电池温度,根据所述充放电参数,检测所述多个电池在预设时间内充放电情况是否符合充放电标准包括:
根据所述充放电端电压、所述温度,判断是否符合充放电标准;
若不符合,在预设时间内,对该电池进一步检测是否符合充放电标准;
若不符合,向用户手持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提醒。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获取多个电池的荷电状态,进行电池建模计算得到荷电状态数据包括:
电池使用预设时间后,获取电池的使用端电压以及使用温度;
根据所述使用端电压以及所述使用温度,通过计算得到满足条件的最优电池的荷电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远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5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蜡石原料预均化工艺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弯折应用工艺性能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