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含镁溶液及催化剂组分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5640.0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6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付梅艳;周俊领;严立安;岑为;万真;张天一;张晓帆;段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110/06;C08F4/651;C08F4/649;C08F4/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李盼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烯烃 聚合催化剂 组分 含镁 溶液 催化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含镁溶液,其包含镁化合物和由有机磷化合物、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组成的溶解体系。本发明通过采用特定的溶解体系制得的含镁溶液与二醚类化合物接触在制备催化剂组分时,能够使催化剂组分具有较高的球形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含镁溶液及催化剂组分。
背景技术
Ziegler-Natta聚烯烃催化剂是以镁、钛、卤素和给电子体作为基本成分的固体颗粒型催化剂,通常采用活性卤化镁作为催化剂的载体,负载钛的卤化物,通过加入第三组分作为内给电子体以提高催化剂的立构选择性、氢调敏感性等性能。在聚合过程中,催化剂的颗粒形态对聚合物的粒形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催化剂粒形的改善也是多年来Ziegler-Natta催化剂研发的难题和热点之一。
US4421674、US4469648、WO8707620、WO9311166、US5100849、US6020279、US4399054、EP0395383、US6127304和US6323152等专利所公开的氯化镁与醇的加合物,通过喷雾干燥、喷雾冷却、高压挤出或高速搅拌等方法来制备球形催化剂载体。
专利CN85100997A和CN1097597C公开的制备方法是先获得镁化合物或配合物的溶液,然后与含钛化合物接触,结晶析出含钛和镁的催化剂固体物,再进一步与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接触形成催化剂组分。这类催化剂的形态和粒径分布由溶液的结晶析出过程控制,影响因素多,制备的催化剂的颗粒形态为类球形,粒子表面不光滑,堆积效应强,催化剂分散性能较差。
专利CN 102040683A、CN 102453127A中,是在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将卤化镁的醇合物与环氧类化合物反应制得的球形载体。该球形载体制备方法所得球形载体的颗粒形态较好,粒径分布窄。
专利CN 101921351 A、CN103619475B和CN107207657A等通过乳液技术来控制结晶过程,析出的是球形固体物。它们的溶解体系都是加入环氧化合物和磷酸酯类化合物制备均一溶解体系。
本发明采用吡咯烷酮类化合物代替环氧化合物或醇类化合物,制备出球形聚丙烯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含镁溶液,通过采用有机磷化合物、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组成的溶解体系,使得制得的含镁溶液在制备催化剂组分时,催化剂组分具有较高的球形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目的之一相对应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目的之二相对应的催化剂体系。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目的之二和目的之三相对应的催化剂组分或催化剂体系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目的之三相对应的烯烃聚合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含镁溶液,包括镁化合物和由有机磷化合物、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组成的溶解体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通过将含镁化合物溶解于由有机磷化合物、吡咯烷酮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组成的溶解体系制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溶解体系不含有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或醇类化合物。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吡咯烷酮类化合物能够有效的促进卤化镁化合物在聚烯烃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分散而形成均一体系。在不使用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或醇类化合物,而采用吡咯烷酮类化合物作为主要反应原料,仍然能够得到球形度高的聚烯烃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5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