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光伏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6000.1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段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H02G3/08;H02G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许益民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式 集成 化分 体式 组件 接线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串联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其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各接线盒均包括盒盖、盒体以及设置于盒体内的旁路保护元件模块,旁路保护元件模块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旁路保护元件子模块;在所述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应用于光伏组件时,三个接线盒中的六个旁路保护器件形成串联连接,分别对应连接位于接线盒两侧的光伏组件电池组串,减少了光伏组件的接线盒数量和电缆线的使用量;六个旁路保护元件在电路连接上形成串联连接,电缆线从光伏组件的单侧边缘走线;不仅降低了材料成本,而且使安装过程更为简单,接线盒与线缆占用了更少的安装面积,增加光伏组件的有效工作面积,而且可以使组件的外观更加美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串联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以及应用此接线盒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进行发电的太阳电池发电技术就是备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技术。太阳电池是由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如硅、砷化镓、铟硒铜等材料制成,可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目前,由多片太阳电池组合而成的光伏组件作为基本的光伏发电单元被大量使用于建设各种光伏发电系统,或将透明的薄膜组件作为建筑物幕墙材料来建成节能环保型建筑。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使用光伏组件接线盒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引出与外部的负载连接。因此,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光伏组件构建各种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另,相比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光伏组件,薄膜光伏组件具有更漂亮的外观,具有更广的适用场合,比如,可以作为大型建筑的光伏幕墙,既美观也可以充分利用墙面面积来进行发电。对于透明的薄膜光伏组件,如果使用传统的面积较大的内置多个接线端子的接线盒,一方面接线盒的面积比较大而且接线盒之间需要用较长的电缆线连接,使用在透明或半透明的薄膜光伏组件上不太美观而且电缆线的成本也比较高;再一个,面积较大的接线盒会占用较大的组件安装面积,不利于有效充分利用组件的受光面以提高发电效率。针对此问题,一种如图1所示的体积很小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被开发出来广泛应用到光伏组件中,这种接线盒一般包括左、中、右三个小体积接线盒(图中的左接线盒1、中接线盒2以及右接线盒3),每个接线盒里安装一个旁路二极管,对应一个光伏组件单元中的一个电池组串;如图2所示的光伏组件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每个光伏组件单元中均需要一组分体式接线盒,因此,在每个光伏组件单元之间均需要留出接线盒的安装空间进行接线盒的安装;而且,这种连接方式,是从组件单元的两侧分别引出正负极电缆线;这种设计,一方面,会需要安装多个接线盒;另一方面,电缆线连接时也需要两边走线,除了材料零部件材料成本的增加,安装过程也会比较繁琐,耗费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现有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在应用中发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联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其可以节省接线盒的数量,使接线盒与组件的安装更为便捷,而且避免接线盒占用过多的组件有效工作面积。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串联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所述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均包括盒盖、盒体以及设置于盒体内的旁路保护元件模块,所述的旁路保护元件模块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旁路保护元件子模块;所述的旁路保护元件子模块均包括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以及正极导电端子、负极导电端子之间的旁路保护器件封装块,盒体的中间位置设有至少一个隔离筋板,将盒体中的两个旁路保护元件子模块区隔开;所述的右接线盒的盒体的右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电缆线连接口;对应的,在所述的右接线盒中的两个旁路保护元件子模块的右侧导电端子端部,分别设有电缆线铆接部;在所述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应用于光伏组件时,三个接线盒中的六个旁路保护器件形成串联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电缆线铆接部为U型结构,且所述的U型结构的设置方向与盒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的电缆线连接口的出线方向与U型结构的设置方向一致。
再优选的,所述的中接线盒中的旁路保护元件模块的结构设计与右接线盒中的旁路保护元件模块的结构设计一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6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