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长期低温时效处理提高Al-Cu-Li合金力学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6136.2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3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旋;王自东;陈晓华;吴雪华;张佳伟;李静媛;刘爱森;陈俊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057 | 分类号: | C22F1/057;C22C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长期 低温 时效 处理 提高 al cu li 合金 力学性能 方法 | ||
一种通过长期低温时效处理提高Al‑Cu‑Li合金力学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针对应变时效态(T8态)的Al‑Cu‑Li合金在60~120℃之间某一温度进行长期低温时效(50~5000h),诱发T1板条间溶质元素的进一步析出,为合金提供额外的强韧化效应,同时该温度下不会导致T8态合金中T1相的粗化,最终使Al‑Cu‑Li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提升。T8态Al‑3.67Cu‑1.12Li‑0.26Mg‑0.19Ag‑0.11Zr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经85℃保温1500h后分别从594.93±7.39MPa、566.99±8.34MPa和10.52±0.53%提高到599.89±4.44MPa、573.18±3.49MPa和12.93±1.60%,而85℃下时效100h后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到598.04±2.51MPa和13.36±0.46%。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能耗小,成本低,应用性强,在Al‑Cu‑Li合金强韧化方面有着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用铝锂合金强韧化的热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将T8态(固溶+冷加工+人工时效态或应变时效态)的Al-Cu-Li合金进行低温下的长期时效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铝锂合金是一类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腐蚀及疲劳性能好的新型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的成形、维修便捷,成本也较低,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性能优势,被认为是21世纪航空航天工业最具竞争力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之一。[文献一:N.Eswara Prasad,A.A.Gokhale,R.J.H.Wanhill.Aluminium-Lithium Alloys,Elsevier,Oxford,2014;文献二:李飘,姚卫星.铝锂合金材料发展及综合性能评述,航空工程进展10(2019)12-20.]。Al-Cu-Li合金的性能强烈地依赖于析出相的尺寸、形态、数量和分布等微结构特征,其综合性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析出相微结构的调控[文献三:E.Gumbmann,F.De Geuser,C.Sigli,A.Deschamps.Influence of Mg,Ag and Zn minor solute additions on theprecipitation kinetics and strengthening of an Al-Cu-Li alloy,Acta Mater.133(2017)172-185.]。Al-Cu-Li合金的析出序列十分复杂,比如不同的成分、时效温度或时效时间导致不同的析出路径,产生多种类型的亚稳相及稳定相,其中,T1(Al2CuLi)析出相是Al-Cu-Li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以六方型板条状(或薄片状)形成于基体{111}Al面上,与基体呈半共格界面,具有高达100的长宽比[文献四:E.Gumbmanna,F.De Geuser,A.Deschamps,W.Lefebvre,F.Robaut,C.Sigli.A combinatorial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effectof Mg concentration on precipitation in an Al–Cu–Li alloy,Scripta Mater.110(2016)44-4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61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