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6404.0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邓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黔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济型 触媒 式车用 三元 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该车用三元催化器由其内为汽车尾气通道的壳体、自光源光触媒管、开孔、铜芯过水缆线;其中,铜芯过水缆线由两组导体、透明导热层和最外层的耐水胶管三层组成,其中透明导热层和耐水胶管的中间层用于通过车载冷却液;自光源光触媒管为铜芯过水缆线中间部分与光触媒复合石英玻璃组成的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由内向外设置有两组导体,紫外LED片、透明导热层、冷却循环水道以及最外层表面固定有光触媒颗粒的石英玻璃管;透明导热层具体为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光触媒颗粒具体为二氧化钛颗粒。本发明不采用贵重金属、成本较低、自发式、光触媒、易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
背景技术
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和NOx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由于这种催化器可同时将废气中的三种主要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故称三元。其技术原理是,当高温的汽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H20)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其缺点在于:1、在汽车刚刚启动排气系统温度尚未升温或北方寒冬天气时,由于达不到最佳的550℃-700℃催化温度,催化效率不高,具体体现在排出的尾气中有害气体占比大;2、目前常用的催化剂仅有贵重金属铂、铑、钯,成本既高、又不可再生,而且易被汽油中的铅、硫以及机油中的磷等元素污染而致失效甚至老化;3、表面被尾气中未燃烧完全的固体碳或其它有机物覆盖后,因为与尾气直接接触面积减小,催化效率明显降低。
因此,市面上急需一种不采用贵重金属、成本较低、自发式、光触媒、易洁的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不采用贵重金属、成本较低、自发式、光触媒、易洁的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该车用三元催化器由其内为汽车尾气通道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自光源光触媒管、自光源光触媒管与壳体交界处的开孔、通过开孔将各个对应同位向的自光源光触媒管并联的铜芯过水缆线;其中,铜芯过水缆线由内及外设置有两组导体、包覆在两组导体外的透明导热层和最外层的耐水胶管三层,其中透明导热层和耐水胶管的中间层用于通过车载冷却液,耐水胶管与开孔交接处采用耐高温密封胶密封胶接,透明导热层及其内的两组导体直接伸入自光源光触媒管中;自光源光触媒管为铜芯过水缆线中间部分与光触媒复合石英玻璃组成的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由内向外设置有两组导体,所有正负极区分开并与两组导体分别并联的以6片为一套的共计8套-10套的照射方向从截面圆心出发向外发射的单片功率为15mW-25mW的紫外LED片、套装在两组导体和紫外LED片外的从铜芯过水缆线内延伸过来的透明导热层、冷却循环水道以及最外层表面固定有光触媒颗粒的石英玻璃管,冷却循环水道的通道就是透明导热层与石英玻璃管之间的间隙;透明导热层具体为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光触媒颗粒具体为二氧化钛颗粒。
上述的一种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中,所述透明导热层采用的材料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具体为日本宇部兴产公司生产的Upilex S。
上述的一种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中,所述紫外LED片发射的光具体为波长380nm-400nm的紫外光。
上述的一种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中,所述两组导体通过开关分别连接在车载12V直流电源的正负两端。
上述的一种经济型光触媒式车用三元催化器中,所述透明导热层和耐水胶管的中间层中通过的车载冷却液具体为刚从冷却液箱输出的还未经过发动机区域的冷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黔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黔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6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