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菌粒的制备方法、微生物复合肥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7429.2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陈巧和;白涛;司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80;C05G5/30;C12N11/14;C12R1/11;C12R1/07;C12R1/125;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制备 方法 复合 | ||
1.一种用于微生物复合肥的微生物菌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有益微生物菌液加入混合营养液中,再向混合营养液中加入多孔羟基磷灰石,曝气处理,即得负载微生物的多孔羟基磷灰石;其中,混合营养液中包括海藻糖、四氢嘧啶、营养剂,所述有益微生物菌液、海藻糖、四氢嘧啶、营养剂、多孔羟基磷灰石的重量份数依次为10~20、2~4、2~4、3~6、30~40;
步骤二、将负载微生物的多孔羟基磷灰石和超细蛋白质粉按照重量份数为10~20、4~6混合均匀,加入造粒机中喷洒第一粘接剂造粒,即得有益菌种菌粒;
步骤三、将有益菌种菌粒和负载嗜盐微生物的磷灰石按照重量份数为20~40、3~8加入造粒机中,喷洒第一粘接剂造粒,即得带包膜的微生物菌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复合肥的微生物菌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孔隙率为60~75%、粒径为100~300μm、孔径为2~5μm;
所述步骤二中有益菌种菌粒的粒径为0.3~0.8mm,所述超细蛋白质粉的粒径为1~5μm;
所述步骤三中带包膜的微生物菌粒的粒径为0.5~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复合肥的微生物菌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有益微生物菌液中微生物含量为6×109~6×1011个芽胞/ml;
所述有益微生物菌液中微生物为巨大芽胞杆菌、胶冻样芽胞杆菌、侧胞芽胞杆菌、紫云英根瘤菌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复合肥的微生物菌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曝气处理过程中溶液的水分含量为50~60%,曝气处理的温度为20~30℃,曝气处理的时间为3~5天;
所述步骤二中超细蛋白质粉为动物皮边角料、动物羽毛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第一粘接剂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14%,所述第一粘接剂的溶质为海藻糖、四氢嘧啶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复合肥的微生物菌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剂的溶质为海藻糖和四氢嘧啶,其中海藻糖和四氢嘧啶的重量份数依次为10、5~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复合肥的微生物菌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嗜盐微生物的磷灰石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嗜盐微生物菌液加入到无机盐溶液中,再向无机盐溶液中加入磷灰石,搅拌均匀后加入脯氨酸、谷氨酸、葡萄糖和生物碳,曝气培养,即得负载嗜盐微生物的磷灰石;
其中,嗜盐微生物菌液、无机盐溶液、脯氨酸、谷氨酸、葡萄糖和生物碳重量份数依次为3~8、40~80、5~10、3~6、8~14、30~40,所述无机盐溶液的溶质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一铵、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复合肥的微生物菌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溶液中磷酸二氢钾、磷酸一铵、氯化钾和水的重量份数依次为5~8、3~6、5~10、100~150;
所述嗜盐微生物菌液中微生物含量为6×109~6×1011个芽胞/ml,所述嗜盐微生物菌液中微生物为枯草杆菌;
所述曝气培养过程中溶液的水分含量为50~60%,曝气处理的温度为30~40℃,曝气处理的时间为3~5天。
8.一种微生物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肥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菌粒。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生物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带包膜的微生物菌粒加入造粒机中,洒入粉碎的复合肥后喷洒第二粘接剂进行造粒,即得微生物复合肥;其中,带包膜的微生物菌粒和复合肥的重量份数依次为2~8、30~40,所述第二粘接剂为聚乙烯醇胶液、聚丙烯酸乳液中的一种;所述微生物复合肥粒径为2~4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剂为聚乙烯醇胶液,聚乙烯醇胶液的溶质浓度为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74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