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电池接线柱自动化生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8229.9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5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辉;史改风;史学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永辉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H01M50/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399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接线柱 自动化 生产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蓄电池接线柱自动化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包括连接帽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工作台和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垫圈上料装置、垫圈加工装置(1)、连接帽压装装置和连接帽下料装置(2);垫圈加工装置(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垫圈上料装置出料口和连接帽压装装置进料口相连接;连接帽下料装置(2)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连接帽压装装置出料口和下料工位相衔接;垫圈上料装置用于将垫圈模胚上料;垫圈加工装置(1)用于将垫圈模胚加工为碟形垫圈;连接帽压装装置用于将碟形垫圈压装至铆钉钉杆相应位置;连接帽下料装置(2)用于将压装后的连接帽下料;
垫圈加工装置(1)包括垫圈加工机架(11)、垫圈驱动机构(12)、钢带(13)、传动轮(14)和垫圈成型机构(15);垫圈驱动机构(12)输出端与钢带(13)相连接,并且钢带(13)上凹槽与碟形垫圈相配合;传动轮(14)和垫圈成型机构(15)都固定在垫圈加工机架(11)上,传动轮(14)外表面与钢带(13)表面相配合,并且垫圈成型机构(15)输出端与碟形垫圈相连接;垫圈驱动机构(12)用于驱动钢带(13)运动;垫圈成型机构(15)用于将垫圈模胚加工为碟形垫圈;
连接帽下料装置(2)包括连接帽搬移机构(3)和连接帽接收机构(4);连接帽搬移机构(3)和连接帽接收机构(4)都固定在工作台上,连接帽搬移机构(3)输入端与连接帽压装装置出料口相连接,连接帽搬移机构(3)输出端与连接帽接收机构(4)进料口相连接;连接帽接收机构(4)出料口与下料工位相衔接;连接帽搬移机构(3)用于将压装后的连接帽分拣搬移;连接帽接收机构(4)用于接收连接帽搬移机构(3)搬移的连接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蓄电池接线柱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垫圈驱动机构(12)包括垫圈驱动底板(121)、垫圈驱动气缸(122)、垫圈导轨滑块(123)、钢带拨动组件(124)和钢带压紧组件(125);垫圈驱动气缸(122)输出端与钢带拨动组件(124)相连接,钢带拨动组件(124)固定在垫圈导轨滑块(123)中的滑块上;并且钢带压紧组件(125)固定在垫圈驱动底板(121)上;钢带拨动组件(124)和钢带压紧组件(125)都包括垫圈下压气缸(126)、垫圈上夹块(127)和垫圈下夹块(128);垫圈下压气缸(126)输出端与垫圈上夹块(127)相连接,并且在垫圈下压气缸(126)带动下,垫圈上夹块(127)下表面和垫圈下夹块(128)上表面分别与钢带(13)上下表面相接触或者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蓄电池接线柱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垫圈上夹块(127)包括第一上夹块(1271)、第二上夹块(1272)和第三上夹块(1273);第一上夹块(1271)上端与垫圈下压气缸(126)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上夹块(1272)上下端分别与第一上夹块(1271)下端和第三上夹块(1273)上端相连接;第三上夹块(1273)下端与钢带(13)上表面相接触或者分离;
第一上夹块(1271)下端凸起与第二上夹块(1272)上端的凹槽相嵌合连接;
垫圈下夹块(128)包括第一下夹块(1281)和第二下夹块(1282);第一下夹块(1281)上端和第二下夹块(1282)下端相连接,并且第二下夹块(1282)上端与钢带(13)下表面相接触或者分离;钢带拨动组件(124)的第一下夹块(1281)下端与垫圈导轨滑块(123)中的滑块相连接,钢带压紧组件(125)的第一下夹块(1281)下端与垫圈驱动底板(121)相连接;
第三上夹块(1273)和第二下夹块(1282)的材料都为优力胶;
垫圈驱动机构(12)还包括垫圈限位组件(16);多个垫圈限位组件(16)分别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多个垫圈限位组件(16)输出端分别与钢带拨动组件(124)相接触;
垫圈驱动机构(12)还包括底板调整组件(17);底板调整组件(17)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底板调整组件(17)输出端与垫圈驱动底板(121)相连接;底板调整组件(17)用于调整钢带拨动组件(124)和钢带压紧组件(125)相对于钢带(13)的位置;
底板调整组件(17)包括调整底块(171)、调整螺钉(172)和调整拉块(173);调整底块(171)固定在工作台上,调整螺钉(172)穿过调整底块(171)并且与调整拉块(173)相连接;调整拉块(173)与垫圈驱动底板(121)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永辉,未经徐永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82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