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8561.5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9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珍;牛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长珍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羊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针对传统人工羊肚菌栽培操作复杂、风险高等技术问题,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选地,确定PH值,S2整地,确定油菜种植的行间距,然后在油菜种植空行作畦;S3:油菜播种或栽培;S4:在油菜种植空行的畦上播种羊肚菌菌种;S5:在菌种上盖土;S6:在土上放置羊肚菌营养袋(外援袋);S7:发菌管理;S8:出菇采收管理通过油菜地种植羊肚菌,利用油菜叶及花果的棵距、高度,以及叶子的间隙、形状等植物学特点,给羊肚菌提供适度的温度和湿度,营造自然生长环境,并且实现温湿度、PH等生长条件处于最佳的范围,避免了采用大棚种植容易使羊肚菌病菌感染严重,特别是感染链孢霉菌,因此,本技术方案容易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且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又称羊肚菇,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是一种昂贵食用菌。羊肚菌在功效作用方面,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益肠胃,在质量消化不良、痰多气短方面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基于羊肚菌优异的药用价值,羊肚菌的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羊肚菌常规栽培技术是先进行搭棚整地,给羊肚菌提供温室环境,然后分别放置菌种和营养袋,再通过菌丝发菌管理,最后采收合计五个阶段。这种采用大棚栽培羊肚菌的技术,在天气变化无常的情况下,对大棚的温湿度的控制难以把握准确,通常会使羊肚菌因温湿度不适带来发菌管理不达标,导致链孢霉菌突发感染,最终栽培失败。
基于此,研究并开发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依据据野羊肚菌生长环境及习性要求的特点而进行栽培方法创新且解决传统人工羊肚菌栽培操作复杂、设备设施投入高,羊栽培中风险高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选地,选择油菜栽培地的土壤PH值为6.5—8.0之间;
S2:整地,确定油菜种植的行间距为65—70cm,然后在油菜种植空行作畦;
S3:油菜栽培或播种;
S4:在油菜种植空行的畦上播种羊肚菌菌种;
S5:在菌种上盖土,并覆上地膜;
S6:待菌丝长满后,在菌丝上放置羊肚菌外援袋或羊肚菌营养袋,并盖上地膜;
S7:进行发菌操作,并保持土壤湿度在40%-70%之间;
S8:出菇采收操作。
本技术方案中针对传统的羊肚菌栽培方法进行创新性改进,传统的栽培步骤为:①搭棚→②盖农膜和遮阳网→③播种→④覆土喷水→⑤放营养袋→⑥发菌管理→⑦出菇管理,可见栽培过程中需要搭建大棚,且羊肚菌种植过程中对土壤、空气温度和湿度的难以准确性控制,因此很容易在栽培过程中产生病菌感染,导致最终的产量不确定,也无法持续,风险增加,而本发明技术方案对栽培步骤进行改进,根据羊肚菌野生习性特点,采用不搭建大棚在油菜种植地空行直接播种羊肚菌菌种和营养料的方法,羊肚菌生长所需温湿度及光照可通过油菜叶杆及果,自然调节羊肚菌温度、湿度的自然环境,这种技术可达到羊肚菌栽培风险小,成功率高、产量高;另外本技术方案所述羊肚菌栽培季节与现有技术大棚栽培季节是相同的;羊肚菌栽培的季节与油菜栽培季节是一致的,充分利用该种植季节特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不搭建大棚能够很好解决了大棚温湿度难以控制,造成羊肚菌产生链孢霉菌感染严重,以至于全军覆没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确定油菜一定行距,使其能达到对羊肚菌进行遮光保温保湿效果,S6中,在放置有羊肚菌营养袋的羊肚菌菌种上覆盖黑色地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长珍,未经刘长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85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