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扎钢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9053.9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7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永军;谭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红石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6 | 代理人: | 谭科学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自动 钢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扎钢筋装置,包括扎杆,所述扎杆的一端设有锥形弯头,所述扎杆远离锥形弯头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用于带动扎杆转动的电机以及把手,此建筑施工用自动扎钢筋装置,通过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可带动扎杆以及锥形弯头的转动,避免了传统方式的工作人员手动转动的方式,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以及对工作人员手部的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扎钢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扎钢筋是建筑施工初期对钢筋结构的编扎,便于更好的、安全的施工。
现有技术的扎钢筋的方式是通过工作人员手持具有锥形弯头的扎杆进行,扎时,需要对扎杆进行转动,使其可对钢筋进行固定,但是转动扎杆时扎杆易对手部造成磨损,而且扎过后,扎丝的端部朝向钢筋架的外侧,这样一来,扎丝的端部易对扎伤工作人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扎钢筋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扎钢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扎钢筋装置,包括扎杆,所述扎杆的一端设有锥形弯头,所述扎杆远离锥形弯头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用于带动扎杆转动的电机以及把手。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将扎丝的端部向钢筋架内部折弯的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套设在扎杆外侧的推动管、设置在推动管上的推动头、弧形限位板和螺纹管,所述扎杆外侧设有与螺纹管相配合的外螺纹,且扎杆通过外螺纹与螺纹管螺纹连接,所述扎杆与推动管连接,所述推动管的内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外侧固定有滑动在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条,所述弧形限位板固定在支撑板上。
优选的,所述推动头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管、限位块、滑块和椭圆形管,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推动管的顶端固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椭圆形管底部的一端,所述椭圆形管套设在扎杆的外侧,所述滑块固定在椭圆形管内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限位块上固定滑动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条,且限位块固定套接在扎杆的外侧,所述锥形弯头朝向椭圆形管远离滑块的一端,且椭圆形管的长径大于锥形弯头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二滑条均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二滑条分别配合在多个第二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螺纹管上设有用于收缩推动管的收缩件,所述收缩件包括复位弹簧、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推动管上设有条形开口,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螺纹管固定,另一端贯穿条形开口,且延伸至推动管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板位于推动管外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第四连接板固定,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推动管的外壁固定。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内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第四连接板固定,另一端贯穿第三连接板,且与第三连接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缩件设有两个,且两个收缩件沿推动管轴向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推动管的外侧固定有防滑条。
优选的,所述把手包括固定板和分布在电机外侧的多个握杆,所述握杆的两端分别于支撑板和固定板固定。
一种建筑施工用自动扎钢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作人员手持把手对锥形弯头进行操作,将锥形弯头插入扎丝的捆扎位置;
S2、通过电机带动扎杆的转动,使扎杆带动锥形弯头转动,并使扎丝缠绕在钢筋上,对钢筋起到捆扎效果;
S3、扎杆的转动可带动螺纹管在其上移动,从而可带动推动管向前移动,推动管向前移动可通过推动头将扎丝的端部施加推力,实现将扎丝的端部折弯,使其的朝向推向钢筋架的内部,防止扎丝的端部扎伤工作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未经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90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