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车警惕装置的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9128.3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1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刘洪量;张云伟;贾军昊;罗搏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62 | 分类号: | G06T7/62;G06T5/00;G06K9/00;G08B21/06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创品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9 | 代理人: | 余丽霞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机车 警惕 装置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车警惕装置的实现方法,采用广角摄像头识别列车司机的脸部位置,并判断出眼睛所在位置,再通过调节全角摄像头对准司机眼睛进行虹膜识别,当检测到虹膜面积低于正常值的80%且保持5秒时,警惕装置发出报警,提醒司机警惕驾驶,由司机手动触发警惕按钮来解除报警。无需司机持续对操作手柄施压,降低其他物品对警惕装置造成的误检,实时触发警惕报警装置,无需周期性循环操作,即使列车加速快、站间距较小也能够保证列车的安全制动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车警惕装置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列车驾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高速列车还是国内外城市轨道列车均安装有警惕装置,列车司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操作该警惕装置以保证车辆正常运行,该系统能够准确的判断司机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是否处于清醒状态,进而对司机发出声光报警信息,以保证司机在列车驾驶中保持警惕性。若司机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操作警惕装置而解除报警,列车会发生紧急制动直至停止。
我国现有的城轨车辆的机车警惕装置与司机控制器集成一体,一般设置在操作手柄下方,司机在非高制动档位驾驶时,一旦松开操作手柄,就取消了持续的机械施压,机车配备的警惕蜂鸣器立即发出报警,提醒司机当前列车处于为先运行的情况,司机在5秒内未触碰警惕装置,车辆将实施紧急制动动作,直至停车。再者我国高速列车也配备了警惕装置,分别位于操纵台上和操纵台下,司机可以选择用手触发操纵台上的按钮和用脚触发操纵台下的脚蹬来操作警惕装置,若30秒内没有任一触发动作,操纵台上的蜂鸣器会自动发出报警声音,以提醒司机采取相应的动作来解除警惕报警,若再过10秒司机仍未触发警惕装置,列车会实施紧急制动,直至停车。
城轨车辆的机车警惕装置需要连续对警惕装置施压来解除报警,而任何因放置不当而恰巧置于警惕装置上的物品由于其自身的质量原因,都可以取代司机持续施压的动作,进而导致警惕装置自身保护失效。其次,长时间握紧操作手柄易使司机疲劳,增加了司机的工作强度,但是一松开就会立刻报警;其次高速列车的机车警惕装置是一种循环周期性操作的装置,但是当列车运行在一种高加速、站间距较小的工况下时,因触发周期长将不能够保证列车的安全制动距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车警惕装置的实现方法,采用广角摄像头识别列车司机的脸部位置,并判断出眼睛所在位置,再通过调节全角摄像头对准司机眼睛进行虹膜识别,当检测到虹膜面积低于正常值的80%且保持5秒时,警惕装置发出报警,提醒司机警惕驾驶,由司机手动触发警惕按钮来解除报警。无需司机持续对操作手柄施压,降低其他物品对警惕装置造成的误检,实时触发警惕报警装置,无需周期性循环操作,即使列车加速快、站间距较小也能够保证列车的安全制动距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车警惕装置的实现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车警惕装置的实现方法,包括电脑主机、5G模块、广角摄像头、全角摄像头、语音报警器、解除报警按钮,电脑主机、5G模块安装在机车操纵台下方,5G模块用于建立电脑主机与铁路系统服务器之间的通讯,电脑主机通过5G技术访问铁路系统服务器,广角摄像头、全角摄像头、语音报警器、解除报警按钮安装在机车操纵台上,广角摄像头用于采集司机人脸图像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图像发送至电脑主机进行人脸识别,并定位司机人眼所在位置,全角摄像头用于采集司机人眼虹膜图像信息,并发送至电脑主机,由电脑主机根据计算后的人眼位置调整全角摄像头对准司机人眼进行红膜图像采集,在电脑主机中计算虹膜的面积,当识别到虹膜面积低于司机打卡时虹膜面积的80%且保持5秒时,电脑主机控制语音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由司机手动按下解除报警按钮解除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9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