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9227.1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8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夏璐;杨建林;雷福厚;李伟源;胡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南宁启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2 | 代理人: | 余小宁 |
地址: | 530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饮用 水中 重金属 离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属于饮用水的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在饮用水中加入SiO2@松香基大孔吸附树脂,根据SiO2@松香基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特性,以及饮用水中重金属镉铅离子初始浓度的不同,使用静态吸附法,并合理的控制SiO2@松香基大孔吸附树脂的投加量、温度、pH值、吸附时间等参数,使得本发明方法能够高效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镉铅离子,经本方法处理后的饮用水中的镉铅离子浓度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标准(CJ 3020‑1993),且本方法的去除过程绿色环保,特别是具有无毒的特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用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持久性污染物,由于重金属离子难降解,并且会在鱼类及农作物组织内积累富集,通过食物链作用,最终危害人体的健康。饮用水中的镉铅离子超标会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去除饮用水中的镉铅离子。
去除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方法常用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吸附分离法。沉淀法常用来处理重金属浓度很高的饮用水,水中微量重金属的去除去除效果不佳。专利00131216.2(去除生活饮用水中的砷、铅、铬、镉、汞的方法)详细介绍了铁氧体法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铅、镉等离子。铁氧体法缺陷明显,郭燕妮等报道该方法不能单独回收有用的金属,且其在形成铁氧体过程中一般需要加热,能耗较高。另外该方法还有处理后废水盐度高、不能处理含Hg和络合物的废水等缺点。吸附法是处理水中重金属最有效的方法,而吸附法的核心是需要一种优良的吸附剂。纳米纤维素由于羟基充分暴露,亲水性和极性非常强,容易吸附水中的金属离子,但吸附过滤麻烦,必须进行改性。专利CN106243282A(改性壳聚糖/纳米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了改性的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吸附铜离子的技术,但是该方法制备原料多,反应过程复杂。生物吸附剂绿色环保,性能稳定,专利201710691978.0(饮用水重金属高效吸附剂)介绍了一种高效吸附剂,吸附剂中含有包括假交替单胞菌和交替假单胞菌协同发酵得到的胞外多糖,该吸附剂对镉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0.4%,但是对铅离子的去除率仅为48%,还有待优化。
大孔吸附树脂法在饮用水中去除重金属逐渐受到重视,其利用树脂的交换基团及丰富的孔隙结构,吸附、交换、螯合金属离子。然而目前大孔吸附树脂的单体常为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属于低毒性物质,容易对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如:
N N.Toxicology and carcinogenesis studies of divinylbenzene-HP(CasNo.1321-74-0)in F344/N rats and B6C3F1 mice(inhalation studies)[J].NationalToxicology Program Technical,Report,2006(534):1.其对高聚物中的二乙烯苯做了毒理学试验及致癌试验研究,表明了其具有毒性。
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既安全环保,又能高效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特别是镉铅离子的方法;既能保证有好的去除效果,又不会对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采用SiO2@松香基大孔吸附树脂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安全环保,特别是对饮用水中的镉铅离子有着明显的去除效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SiO2@松香基大孔吸附树脂加入饮用水中,采用静态吸附法进行吸附处理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民族大学,未经广西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9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