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气动脉冲装置制备反气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9637.6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5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安骥;姚艺鸿;陈豹;刘润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气动 脉冲 装置 制备 气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反气泡制备研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气动脉冲装置制备反气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先准备一定配比的表面活性剂,并分别加入容器与液体控压装置当中;S2:将液体控压装置内的溶液进行加热后排入套管内并静置一段时间;S3:将容器放置于工作台表面后,待容器内液面无明显晃动时,将套管垂直固定于容器上方;S4:调整脉冲气压发生装置中气路转动机构的转速,使得压气频率与溶液下滴的频率相吻合,尽可能使气室的一个进排气周期时间等于液滴从离开滴管至接触液面的时间,且压气动作稍提前于接触动作;本发明通过调整使液滴接触液面的时刻与液面向下凹陷的时刻相同和脉冲气压的作用,能够稳定连续的产生大量气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气泡制备研究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气动脉冲装置制备反气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反气泡是液体中含有气膜,气膜内又包有液体的一种特殊的气液结构,尤其是具有两层气液分界面。相比于气泡,其内部所含空气量较少,破灭时在液体中产生的扰动较小,因此反气泡在气体润滑和液体的定向输送中存在着巨大价值。在反气泡的实际运用中,需要稳定大量地产生反气泡,方能满足需求,因此对反气泡的制备技术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
当前制备反气泡最简易的方法为,一定配比的洗涤剂溶液(作为活性剂溶液)滴入至同种溶液中,这种方法有一定几率生成少量反气泡,仍然不满足数量和稳定性上的需求。本发明将反气泡的制备过程变成一种周期性的连续发生过程,极大改善了制备反气泡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气动脉冲装置制备反气泡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气动脉冲装置制备反气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准备一定配比的表面活性剂,并分别加入容器与液体控压装置当中;
S2:将液体控压装置内的溶液进行加热后倒入套管并静置一段时间;
S3:将容器放置于工作台表面后,待容器内液面无明显晃动时,将套管垂直固定于容器上方;
S4:调整脉冲气压发生装置中气路转动机构的转速,使得压气频率与溶液下滴的频率相吻合,尽可能使气室的一个进排气周期时间等于液滴从离开滴管至接触液面的时间,且压气动作稍提前于接触动作。
优选的,在所述S2步骤中,液体控压装置内的溶液加热至高于容器中溶液的9-11℃。
优选的,在所述S3步骤中,套管由滴管和气管组成,滴管设置于气管内部且通过支撑管固定于气管内部中心位置;气管底端管口与容器液面接触,滴管底端管口位于容器液面上方。
优选的,所述滴管底端内部设置有滴阀;滴阀能够控制滴管内液体滴落的速率。
优选的,在所述S3步骤中,套管可以根据容器的尺寸设置有若干个,每两个套管之间间距20cm;从而在增大反气泡的产生量的同时,减少了位于套管正下方液体内部流体的干扰。
优选的,在所述S3步骤中,可更换套管的尺寸从而得到不同尺寸的反气泡。
优选的,在所述S3步骤中,套管形状呈收缩或扩展型;其幅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收缩或扩展型的套管能够更便于反气泡的产生。
优选的,在所述S4步骤中,脉冲气压发生装置产生的是可调控的脉冲气压,脉冲气压能够在保证形成凹形液面的同时,稳定连续的产生大量反气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产生可调控的脉冲气压而非静压,可在保证凹形液面的同时,又能使气液两路协调工作,稳定连续产生大量反气泡。
2.本发明气液两路各项参数均可控,可保证频率协调一直,且适应不同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9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