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ortal接入的智能暖宫宝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9919.6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0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左智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智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智诚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G08C17/02;G06F21/32;G06K9/62 |
代理公司: | 南昌中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8 | 代理人: | 韩平英 |
地址: | 33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ortal 接入 智能 暖宫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ortal接入的智能暖宫宝,包括识别模块、通信模块和暖宫控制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获取使用者的皮肤的当前温谱信息,确定与所述温谱信息相匹配的用户;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通过WiFi通信与移动设备连接,通过portal接入向所述移动设备推送控制界面,并接收输入所述控制界面的控制信息;所述暖宫控制模块,包括带体、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和用于调节加热温度的中央处理单元,所述带体内部安装有所述加热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安装于所述带体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能更加方便有效地对暖宫宝进行控制,同时确保对暖宫理疗的私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ortal接入的智能暖宫宝。
背景技术
临床上,宫寒时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宫寒不但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严重时还会造成女性不育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女性的正常生活。为了改善宫寒体质,现在女性采用药物治疗宫寒的同时通常还会使用外用理疗,目前常用的理疗方法有艾灸疗法和沙子疗法,但是艾灸疗法在治疗时不但需要其他人员的帮助,还会增加病人的疼痛感;沙子疗法在治疗时需要不断反复地对沙子加热进而保证治疗效果,不但治疗效率较低,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更加便利地进行暖宫理疗,一般会选择暖宫宝作为理疗的设备。而在研发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暖宫宝的控制一般需要配合相应的app等移动端的特定程序,需要用户提前进行下载、安装和注册等前置操作,导致对暖宫宝的控制较为繁琐,并且受限于移动设备的网络连接;
2、现有暖宫宝无法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导致暖宫理疗的私密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ortal接入的智能暖宫宝,能更加方便有效地对暖宫宝进行控制,同时确保暖宫理疗的私密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portal接入的智能暖宫宝,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模块、通信模块和暖宫控制模块;
所述识别模块,用于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获取使用者的皮肤的当前温谱信息,确定与所述温谱信息相匹配的用户;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通过WiFi通信与移动设备连接,通过portal接入向所述移动设备推送控制界面,并接收输入所述控制界面的控制信息;
所述暖宫控制模块,包括带体、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和用于调节加热温度的中央处理单元,所述带体内部安装有所述加热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安装于所述带体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加热单元的形状由长方体限定,所述加热单元至少包括面侧绝缘层、底侧绝缘层和电热膜,所述面侧绝缘层和所述底侧绝缘层分别与所述带体面侧内部和所述带体底侧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用于将面侧辐射热能反射回底侧的反射膜,所述反射膜通过粘连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热膜和面侧绝缘层之间;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加热单元进行工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和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加热单元进行工作,包括步骤:
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年龄、生理期数据和体质;
获取所述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启动、关闭和定时动作;
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计算相应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识别模块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获取使用者的皮肤的当前温谱信息,确定与所述温谱信息相匹配的用户,包括步骤:
接收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采集到的使用者的皮肤的当前温谱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智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智诚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智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智诚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9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