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臭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0046.0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9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博氏化妆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41 | 分类号: | A61K8/41;A61K8/34;A61K8/49;A61K8/60;A61Q1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经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臭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臭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日化用品领域,除臭组合物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氨丁三醇0.1‑10%、抗菌剂0.05‑10%、芳香剂0.1‑5%、保湿剂0.5‑10%、抗氧化剂0.05‑0.5%、pH调节剂0.1‑6%、余量为溶剂。本发明的除臭组合物中添加有氨丁三醇,氨丁三醇作为中和剂可以与脂质氧化物或者汗腺分泌组分反应,使其变成无臭无味的安全因子,从而增强除臭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体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化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臭组合物,另外,本发明还涉及除臭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相关资料显示,人类腋下皮肤残留菌密度高达106个/cm2,在腋下,一般存在两种类型的菌群:棒状(杆)菌族和微球菌族(例如表皮葡萄球菌),这类微生物完全适应较高pH和较高湿度的生态环境,喜欢在腋下皮肤繁殖,繁殖所需的水分则由外分泌汗腺分泌提供,而大汗腺分泌的组分例如异戊酸、雄(固)烯酮,则被认为是引起腋下气味的因素。因此,人体出汗时,腋下不仅会滋生细菌,而且会散发出异味。
另外,老年人身上也会散发出奇特的异味,这种异味被称为“加龄臭”,引起“加龄臭”的原因归结于不饱和醛的一种:2-壬烯醛。2-壬烯醛是皮脂中存在的9-十六碳烯酸(棕榈油酸)被氧化或被人体皮肤正常寄生的细菌分解得到的,2-壬烯醛在20岁、30岁等较低年龄段的人群中检测的量很低,但在40岁以上人群中检出2-壬烯醛的比例和数量有不断增加的倾向,因此导致老年人身上散发出异味。
综上可知,体臭或异味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分泌汗液细菌的降解作用形成恶臭物质,或者是细胞碎屑剥裂、脂质氧化作用等造成的,另外,挥发性有气味化合物也会引起恶臭。因此,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产品来去除或减轻臭味,使用较多的就是香水和止汗剂,香水一般只能遮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臭的问题;止汗剂的作用是减少流到皮肤表面的汗量,并抑制引起体味的细菌繁殖,但是止汗剂只能作用于皮肤表面,由于角质层的新陈代谢,金属盐类成分的剥离,止汗剂的功效也会相应受到影响,因此导致除臭的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除臭组合物,以氨丁三醇作为中和剂与脂质氧化物或者汗腺分泌组分反应,使其变成无臭无味的安全因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体臭的问题,除臭效果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除臭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除臭组合物,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
氨丁三醇0.1-10%、抗菌剂0.05-10%、芳香剂0.1-5%、保湿剂0.5-10%、抗氧化剂0.05-0.5%、pH调节剂0.1-6%、余量为溶剂。
氨丁三醇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为多功能氨基醇,具有优异的安全性,可捕获醛和脂肪酸;常见的产生异味的化学物质有异戊酸(3-methylbutanoic acid)、2-壬烯醛(2-nonenal)、丙酸等。
氨丁三醇与醛类反应能够生成亚胺或者恶唑烷,反应式如式(II)所示:
氨丁三醇还可以与酸类反应生成铵盐,从而使产生异味的化学物质变得无臭无味;并且氨丁三醇还能有效的与甲醛、硫化氢发生反应,以达到室内净味及清除一些有害物质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剂选自二氯苯甲醇、吡罗克酮乙醇胺盐、氯己定盐类、桃柁酚或氯化羟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抗菌剂为二氯苯甲醇、氯化羟铝、吡罗克酮乙醇胺盐形成的组合物,所述除臭组合物中二氯苯甲醇的质量分数为0.01-0.15%,氯化羟铝的质量分数为0.01-9.55%、吡罗克酮乙醇胺盐质量分数为0.05-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博氏化妆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博氏化妆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0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