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绝缘输电线路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0489.X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9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冬;徐路窑;程尧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高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柏柏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绝缘 输电 线路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绝缘输电线路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工频电压发生器、雷电接地单元、工频接地单元、雷电隔断单元、工频隔断单元和连接出口单元,冲击电压发生器连接雷电接地单元,工频电压发生器连接工频接地单元,雷电接地单元通过雷电隔断单元与连接出口单元的一端相连接,连接出口单元的另一端通过工频隔断单元连接工频接地单元。本发明将工频耐受电压试验装置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装置整合在一起,通过隔断单元和接地单元的状态切换完成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的切换,试品的安装与拆解、抽真空、注入气体以及回收气体等操作均为一次操作,大幅减少了产品试验时的试验步骤,极大的提升了试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刚性气体绝缘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气体绝缘输电线路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刚性气体绝缘输电线路(下文统称GIL)的主要结构由壳体、导体、绝缘支撑以及绝缘气体等组成。GIL具有输电容量高、损耗低、运行可靠性高、对外界电磁影响小等特点。在GIL单元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出厂试验,出厂试验一般包括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其中在进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需要将试品与工频电压发生器连接在一起,在试品内注入产品最低功能压力的SF6气体,启动工频电压发生器进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在进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时需要将试品与冲击电压发生器连接在一起,在试品内注入产品最低功能压力的SF6气体,启动冲击电压发生器进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目前在进行GIL单元的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时,通常需要先将试品与工频电压发生器连接在一起,之后将试品内抽真空以及注入 SF6气体,气体压力达到要求后进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完成后,要先回收试品内的SF6气体,气体回收完成后将试品与工频电压发生器拆解开,再将试品与冲击电压发生器连接在一起,之后将试品内抽真空以及注入SF6气体,气体压力达到要求后进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完成后再回收SF6气体并拆解开试品,这时候完成了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因此现有技术在进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时需要进行两次试品的安装与拆解、抽真空、注入气体以及回收气体等操作,由于GIL单元长度一般为12~18米,其长度较长,如此抽真空、注入气体以及回收气体等操作耗时很长,导致产品的试验效率很低,不能满足生产进度的要求,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减少试验步骤和提升试验效率的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绝缘输电线路试验装置,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工频电压发生器、雷电接地单元、工频接地单元、雷电隔断单元、工频隔断单元和连接出口单元,所述冲击电压发生器连接雷电接地单元,所述工频电压发生器连接工频接地单元,所述雷电接地单元通过雷电隔断单元与连接出口单元的一端相连接,连接出口单元的另一端通过工频隔断单元连接工频接地单元。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雷电接地单元和工频接地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接地筒体、连接导体和接地组件,在接地筒体内设有连接导体和接地组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接地组件包括接地触头、接地拉杆和动密封盖板a,接地筒体内设有接地拉杆,接地拉杆的一端设有接地触头,接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动密封盖板a延伸至接地筒体的外部空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雷电隔断单元和工频隔断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隔断筒体、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和拉杆组件,其中拉杆组件包括滑动拉杆、绝缘拉杆、滑动导体和动密封盖板b,在隔断筒体内设有滑动拉杆,滑动拉杆的一端通过动密封盖板b延伸至隔断筒体的外部空间,滑动拉杆的另一端通过绝缘拉杆连接滑动导体,滑动导体能够在动触头组件内滑动,以实现滑动导体与静触头组件的连接与分离。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静触头组件包括绝缘子和静触头,在绝缘子上设有静触头;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连接导体座,连接导体座内设有动触头,且滑动导体与动触头始终处于连通状态。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绝缘子与静触头为一体式结构;动触头与连接导体座为一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高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高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04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