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0653.7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9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霍元平;张澄澄;马登辉;张聪;杨礼华;王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脱硫 气辅式 双流 静电 雾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包括雾化产生室包括绝缘风筒,绝缘风筒的上端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连接,圆筒段的底部铰接有单向导通板;喷雾进入管道和喷嘴沿中轴线设置在绝缘风筒内部;在喷雾进入管道出口段的外部套装有导流片分为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均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向下延伸;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的内壁、外壁均为疏水涂层,在内导流片底部内壁边沿设置接地第一铜环;在外导流片底部内壁边沿设置连接高压静电发生器的第二铜环。本发明通过接地铜环作为调整电极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感应荷电喷嘴荷电喷雾过程中电极表面容易卷吸水雾的问题,同时可避免高湿气体返流到喷嘴内打湿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国家出台的越来越严格的工厂废气排放标准,现有的燃煤火电厂、焦化厂、建材厂等在烟气排放时大多实施了脱硫除尘技术。
当前脱硫塔大多采用喷淋塔,由于喷淋液滴粒径较大等因素,常存在雾液接触不充分、烟气容易逃逸等问题,造成脱硫除尘效率不高,而如采用传统喷雾工艺,由于雾滴粒径很小,上升的烟气往往会抑制雾滴的下落,影响气液反应效果,烟气携带大量雾滴上行还容易造成除雾器的阻塞等。双流体静电雾化在工业除尘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能。利用荷电喷雾除尘过程中水雾荷电后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捕集含尘气流中的细微粉尘,从而降低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但常规感应静电雾化喷嘴形成静电喷雾过程普遍存在着雾滴卷吸现象,尤其在脱硫塔这一类高湿环境下,高压电极表面更易卷吸水雾而发生放电击穿,使得系统无法稳定运行。因此,荷电喷雾除尘技术在脱硫塔等高湿密闭空间的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一技术局限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湿环境下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喷嘴装置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本发明采用风幕式气辅设计以及在喷嘴口附近加装一接地铜环作为调整电极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感应荷电喷嘴荷电喷雾过程中电极表面容易卷吸水雾的问题,同时可避免高湿气体返流到喷嘴内打湿电极,有效解决了因放电击穿使系统无法稳定运行的问题,保证了荷电水雾对脱硫塔内含硫烟气的高效脱除。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脱硫塔内的气辅式双流体静电雾化装置,包括气辅分流管路模块、液路系统和雾化产生室;所述气辅分流管路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心风机、气流进入管道和分流稳流管道;所述液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隔膜泵、喷雾进入管道和喷嘴;所述雾化产生室包括绝缘风筒,所述绝缘风筒的上端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连接,圆筒段的底部铰接有单向导通板;所述喷雾进入管道和喷嘴沿中轴线设置在绝缘风筒内部;在喷雾进入管道出口段的外部套装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分为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均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向下延伸;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的内壁、外壁均为疏水涂层,在内导流片底部内壁边沿设置第一铜环,且第一铜环接地;在外导流片底部内壁边沿设置第二铜环,第二铜环的内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尖端,第二铜环连接高压静电发生器。
进一步,自上往下,绝缘风筒是由固定连接的渐扩段和圆筒段组成,渐扩段的上端与分流稳流管道的出口连接。
进一步,内导流片为筒状结构,且内导流片的下端边沿与喷嘴下端平齐或者上移不超过1厘米。
进一步,外导流片上端为渐扩段,外导流片下端为筒状结构,外导流片的下端边沿位于喷嘴的下方2-3厘米处。
进一步,在内导流片内形成柱状的第一气流通道;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二气流通道;外导流片与绝缘风筒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三气流通道,通过两层内导流片和外导流片的设置可以对进入绝缘风筒的气流起到整流作用。
进一步,在气流进入管道上装有调节阀和压力表,喷雾进入管道上装有压力表以及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0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虚拟三维着陆地标辅助降落着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凤梨释迦产期调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