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羟胺与亚铁离子强化生活污水PNA一体化SBBR深度脱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0694.6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0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张丽媛;代佳彤;孙雅雯;陈燕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10;C02F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铁 离子 强化 生活 污水 pna 一体化 sbbr 深度 方法 | ||
羟胺与亚铁离子强化生活污水PNA一体化SBBR深度脱氮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系统包括进水水箱、SBBR反应器和出水水箱。SBBR反应器采用聚丙烯塑料环填料,填充率约为20%。SBBR反应器底部设有微孔曝气盘,曝气泵连接气体转子流量计控制系统进气量。生活污水经蠕动泵进入SBBR反应器,好氧曝气阶段投加羟胺可有效抑制NOB,快速实现并稳定维持城市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现象,缺氧搅拌阶段投加亚铁离子将促进系统中Anammox菌富集,提高其活性。系统内与Anammox菌竞争亚硝基质的NOB将受到进一步的抑制,起到主要脱氮作用的AOB、Anammox处于高活性状态,从而保证PNA一体化SBBR系统的稳定运行。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节能降耗,无需外加碳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羟胺与亚铁离子强化生活污水PNA一体化SBBR深度脱氮的方法,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适用于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中氮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水体缺氧、破坏水体生态环境以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需要外加碳源及消耗大量的氧气,对于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不但处理成本高,还会导致污泥产量增多。采用PNA一体化SBBR工艺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进行脱氮处理为更适方案。
PNA一体化技术由于其低曝气能耗、节省碳源、经济高效等优点,近年来成为行业研究热点之一。相比于两段式PNA工艺,PNA一体化工艺操作更加便捷,应用更加广泛。由于絮体污泥容易流失,厌氧氨氧化菌生长速率缓慢,以填料作为载体截留住相应微生物种群能够使PNA作用得以稳定维持,因此PNA一体化SBBR工艺对于PNA技术的应用是一种适合的选择。
全程硝化污泥经AOA运行模式可成功启动PNA一体化生物膜脱氮工艺,实现PNA一体化SBBR工艺的瓶颈是短程硝化的实现、稳定维持以及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PNA一体化系统中的NOB与AOB竞争溶解氧,同时与Anammox菌竞争亚硝态氮。因此只有成功抑制住NOB活性,才能实现生活污水的PNA一体化SBBR系统的稳定运行。
投加羟胺可有效抑制与淘洗NOB,使AOB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硝化菌,快速启动城市生活污水的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菌的倍增时间较长,导致其启动周期较长,因此提高厌氧氨氧化细菌活性,缩短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周期以及维持其稳定运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厌氧氨氧化生理生化作用的进行,依赖于多种含铁蛋白的参与,因此亚铁离子被广泛应用于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培养,其作为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必要元素,可促进厌氧氨氧化反应,提高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羟胺与亚铁离子强化生活污水PNA一体化SBBR深度脱氮的方法,SBBR反应器中投加的羟胺与亚铁离子,将提高SBBR反应器内AOB、Anammox菌活性,使该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提高脱氮效果。该工艺反应装置简单,运行方式灵活,适用于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
羟胺与亚铁离子强化生活污水PNA一体化SBBR深度脱氮系统,其装置由生活污水进水箱(1)、SBBR反应器(3)、出水箱(4)三部分组成:生活污水通过蠕动泵(2)与进水口(10)的控制进入SBBR反应器(3),反应器设置有曝气泵(5)、曝气盘(7)、气体流量计(6)、搅拌器(8)、填料及填料支架(9)、DO探头(14)、pH探头(15)、WTW主机(16)、排泥口(13);其中填料支架(9)上填充有聚丙烯塑料环填料,反应器出水经过排水口(11)与电动排水阀(12)的控制向出水箱(4)排水。
羟胺与亚铁离子强化生活污水PNA一体化SBBR深度脱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在SBBR反应器(3)中投放污泥质量浓度为2500mg/L~3500mg/L的全程硝化污泥和持留Anammox菌污泥质量浓度为1500mg/L~2500mg/L的聚丙烯塑料环填料,填料填充比为1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06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