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纵筋筒形件双向间歇式差速镦粗复合挤压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0714.X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7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任贤魏;郭睿;阚帅领;赵熹;张治民;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B21J5/08;B21C23/00;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张宗涛;梁永芳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纵筋筒形件 双向 间歇 式差速镦粗 复合 挤压 成形 方法 | ||
1.一种外纵筋筒形件双向间歇式差速镦粗复合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外纵筋筒形件双向差速挤压成形模具进行,所述外纵筋筒形件双向差速挤压成形模具包括上凸模组件、下凸模组件、成形凹模组件,所述上凸模组件包括上凸模(11),所述下凸模组件包括下凸模(21),所述成形凹模组件包括成形凹模筒体(31)且所述成形凹模筒体(31)上构造有外纵筋成形部,所述上凸模(11)以及所述下凸模(21)的自由端分别插装于所述成形凹模筒体(31)的中空筒腔内;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组装所述外纵筋筒形件双向差速挤压成形模具并将其装配于挤压机上,并调整所述下凸模(21)至预设高度;
S2,将坯料(100)置于所述中空筒腔内并固定;
S3,控制所述上凸模(11)及所述下凸模(21)的下行速度,实现对所述坯料(100)的镦粗挤压筋部成形以及差速挤压筒壁部成形;
所述成形凹模筒体(31)上构造有多条组装凹槽(311),多条组装凹槽(311)沿所述成形凹模筒体(31)的轴向延伸,且贯通所述成形凹模筒体(31)的筒壁内外侧,每条所述组装凹槽(311)中可拆卸地连接有多个成形模块,所述成形模块包括第一筋部模(422)、第一筒壁模(412),所述第一筋部模(422)上同时具有筋部成形面(421)以及筒壁成形面(411);
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
S31,将所述第一筋部模(422)组装于每条所述组装凹槽(311)中并对所述第一筋部模(422)进行径向及轴向的定位;
S32,控制所述上凸模(11)以第一速度下行挤压所述坯料(100)至第一预设位置,同时控制所述下凸模(21)的位置保持不变,形成筒形件的顶部筋的镦粗挤压成形,在所述顶部筋成形后控制所述上凸模(11)停止下行;
S33,将所述第一筒壁模(412)组装于所述每条所述组装凹槽(311)中使所述第一筋部模(422)、第一筒壁模(412)沿由所述上凸模(11)到所述下凸模(21)的方向依次设置并对所述第一筋部模(422)、第一筒壁模(412)进行径向及轴向的定位;
S34,控制所述上凸模(11)以所述第一速度下行挤压所述坯料(100)至第二预设位置,同时控制所述下凸模(21)以第二速度下行至第三预设位置,形成筒形件的腰部筒壁的差速挤压成形,在所述腰部筒壁成形后控制所述上凸模(11)及下凸模(21)皆停止下行,所述第二速度低于所述第一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纵筋筒形件双向间歇式差速镦粗复合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
S11,加热所述坯料(100)至预设成形温度并保温第一预设时间,并加热所述上凸模(11)、成形凹模筒体(31)、下凸模(21)整体预热至所述预设成形温度以上并保温第二预设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纵筋筒形件双向间歇式差速镦粗复合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成形温度为所述坯料(100)对应材料的再结晶温度;和/或,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或者第二预设时间为4~6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纵筋筒形件双向间歇式差速镦粗复合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
S21,涂抹润滑剂于所述上凸模(11)、下凸模(21)和成形凹模筒体(31)的坯料接触面上;或者,
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
S4,控制所述上凸模(11)上行的同时控制所述下凸模(21)上行以将挤压成形的筒形件推出所述中空筒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纵筋筒形件双向间歇式差速镦粗复合挤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模块还包括第二筋部模(423),在步骤S34之后还包括:
S35,将所述第一筒壁模(412)用所述第二筋部模(423)取代,所述第一筋部模(422)、第二筋部模(423)沿由所述上凸模(11)到所述下凸模(21)的方向依次设置并对所述第一筋部模(422)、第二筋部模(423)进行径向及轴向的定位;
S36,控制所述上凸模(11)以所述第一速度下行挤压所述坯料(100)至第四预设位置,同时控制所述下凸模(21)的位置保持不变,形成筒形件的腰部筋的镦粗挤压成形,在所述腰部筋成形后控制所述上凸模(11)停止下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07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