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保温絮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0795.3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9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黄继庆;郭伟;张在娟;程永喜;温婧;郭壮;杨煊赫;贺芳;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4H1/4374 | 分类号: | D04H1/4374;D04H1/4382;D04H1/46;D04H1/492;D04H1/593;D04H1/70;D06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李达宽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保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酰亚胺保温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至少包括由多孔聚酰亚胺纤维构成的隔热层,以及由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多孔聚酰亚胺纤维混纺构成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含量为60~90wt%的多孔聚酰亚胺纤维和含量为10~40wt%的其他纤维;
所述絮片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
所述多孔聚酰亚胺纤维是由聚酰胺酸原丝在开松或成网步骤之后经热亚胺化制得的,并与经开松处理的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纤维混配,继而对混合纤维进行成网、铺网,以制得絮片中的保温层;所述热亚胺化采用梯度加热方式,所述聚酰胺酸原丝经过各温区的时间和温度分别为:3.5~4.5min通过温度为210~230℃的第一温区,1.5~3min通过温度为380~420℃的第二温区,1~2 min通过温度为550~600℃的第三温区;
所述多孔聚酰亚胺纤维靠近径向截面外周的部分呈孔洞状,靠近径向截面中心的部分为实心,所述孔洞部分与实心部分在径向截面上所占面积之比为0.7~1.2: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保温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的克重为800~1000g/m2,厚度为10~100mm,保暖量不小于2 m2·K/W。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聚酰亚胺保温絮片的制备方法,所述絮片是由纤维经开松、成网、铺网后制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中的多孔聚酰亚胺纤维是由聚酰胺酸原丝在开松或成网步骤之后经热亚胺化制得的;
聚酰胺酸原丝在开松后进行热亚胺化处理,并与经开松处理的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纤维混配,继而对混合纤维进行成网、铺网,以制得絮片中的保温层;
所述热亚胺化采用梯度加热方式,所述聚酰胺酸原丝经过各温区的时间和温度分别为:3.5~4.5min通过温度为210~230℃的第一温区,1.5~3min通过温度为380~420℃的第二温区,1~2 min通过温度为550~600℃的第三温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酰亚胺保温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原丝在经开松、成网后进行热亚胺化处理,再进行铺网,以制得絮片中的隔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聚酰亚胺保温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网采用梳理机成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酰亚胺保温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网采用气流成网。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聚酰亚胺保温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针刺、水刺或胶粘工艺将隔热层与保温层合并为絮片,所述隔热层与保温层的厚度比为1~1.3:2~2.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聚酰亚胺保温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网采用交叉铺网或垂直铺网。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酰亚胺保温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原丝是由二酐和二胺在溶剂中缩聚成的纺丝原液在40~80℃的凝固浴中固化制得的,所述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凝固浴包括水、乙二醇、二甲苯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07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