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墙体绘制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0965.8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4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华;郑宗恒;秦海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织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2 | 分类号: | G06F30/12;G06F30/13 |
代理公司: | 苏州锦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2 | 代理人: | 滕锦林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体 绘制 处理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绘制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预设坐标格中第一顶点作为第一坐标点,根据第一输入信息形成第一墙体;指示图标移动贴近第一墙体的某一边,确定第二坐标点作为起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输入信息形成第二墙体;第二墙体自动移向第一墙体使得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部分重叠,形成连接墙体;根据点击的需截断的墙体,根据第三输入信息形成截断后的墙体;根据点击的需切断的墙体和第四输入信息形成切断后的墙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墙体绘制方法中绘制技术复杂程度高,绘制耗费时间长,在截断墙体时不易确定截断数据,以及计算机运算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宕机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装智能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绘制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室内装修设计中,绘制房型是房屋设计的基础条件,房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墙体,墙体绘制工具的精准度及效率很大程度决定了设计的精准度和效率。墙体在绘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墙体的尺寸、墙体的形状(横竖墙、斜墙、弧形墙)、墙体的厚度、墙体的属性(承重墙/非承重墙)等基础数据信息;同时需要满足易操作、成本低的特性。
而在目前现有的墙体绘制方法的绘制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设计人员难以快速上手,绘制耗费时间长,在截断墙体时不易确定截断数据,以及计算机运算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宕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墙体绘制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墙体绘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确定预设坐标格中第一顶点作为墙体第一坐标点,根据第一输入信息生成四个坐标点,形成第一墙体;其中墙体第一坐标点可为墙体的左上顶点或右上顶点或其他另外两个点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包括方向信息、长度值、厚度值、和高度值;
步骤S102:当指示图标靠近第一墙体一定范围内时,所述指示图标移动贴近第一墙体的某一边,确定第二坐标点作为起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输入信息生成四个坐标点,形成第二墙体;所述第二输入信息包括方向信息、长度值、厚度值、和高度值;
步骤S103:当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两者距离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时,第二墙体自动移向第一墙体,并且使得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部分重叠,形成连接墙体;其中,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部分重叠包括:第一墙体的和第二墙体的四个顶点中最接近的顶点坐标重合;或第一墙体的和第二墙体的四条边中最接近的两条边贴合;
步骤S104:继续重复步骤S102、S103,生成第三墙体、第四墙体,形成闭合的房间图;
步骤S105:判断是否进行墙体截断,如果是,则根据点击的需截断的墙体,根据第三输入信息生成四个坐标点,形成截断后的墙体;所述第三输入信息包括截断位置的起点、截断的方向信息以及截断后的长度值;
步骤S106:判断是否进行墙体的切断,如果是,则根据点击的需切断的墙体和第四输入信息形成切断后的墙体;其中所述第四输入信息包括切断位置的起点与切断墙体的长度值、厚度值、高度值和方向信息。
进一步的,在画布的2D墙体俯视图中,墙体被标识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线段,包括四个顶点,在对墙体进行排序时,选择顶点中其中顶点作为即第一顶点。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绘制处理方法使用多棱柱绘图技术。
进一步的,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所述第三输入信息以及所述第四输入信息进行有效性验证。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包括:方向属性、材质属性以及形态类;
其中,方向属性包括:斜墙体、横墙体、竖墙体;
材质属性包括:砖头类、轻质砖类、混凝土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织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织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09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