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末模具钢冶金生产用制粉混合一体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2765.6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1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辉霞;王帅帅;马志俊;徐文瑛;吴建忠;吴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工爱和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10 | 分类号: | B22F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末 模具钢 冶金 生产 制粉 混合 一体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末模具钢冶金生产用制粉混合一体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制粉筒,制粉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台板的下方,在制粉筒的顶部中央固定有锥形罩;以及转动组件,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台板的上方并连接输送管;以及送气组件,所述送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制粉筒外壁上的增压泵,增压泵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以及冷凝结构;该设备通过电机同时带动曲轴和蜗杆转动,蜗杆驱动蜗轮转动从而带动增压泵工作加大保护气的输送流速,配合旋转伞齿轮组带动输送管转动对从输送管端头的雾化头流出的钢水进行雾化处理,同时由气体对雾化的钢水进行保护,在曲轴作用下带动冷却结构不断循环抽送冷水,对气体进行降温,加快雾化的钢水冷却凝固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粉末模具钢冶金生产用制粉混合一体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现代先进的粉末冶金制造工艺,都要求粉末具有严格的几何性能。粉末冶金的制粉手段具有多种,例如采用常规粉末生产的气雾化、水雾化与机械化制粉。
水雾化与气雾化制作合金粉末的方法,虽然制粉的原理相同,但制得的粉末的物理性能相差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形状。由于气体的热容量要比水小,所以采用气雾化时,合金受到的激冷度低,受到雾化介质冲击时,雾化成细小液滴的合金液不会马上凝固,这给了合金液滴在下落过程中收缩成球的时间,所以容易获得球形合金粉末。
目前现有的气雾化粉末冶金技术大多不能实现对钢水的圆周均匀吹气,冷凝的速度相对较缓慢,存在诸多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模具钢冶金生产用制粉混合一体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粉末模具钢冶金生产用制粉混合一体设备,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台板和对称固定在所述固定台板下方两侧的支撑架,其中,还包括:
制粉筒,所述制粉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台板的下方,在所述制粉筒的顶部中央固定有锥形罩,所述锥形罩中央密封转动设置有贯穿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用于将热熔的钢水输送至锥形罩和制粉筒中;以及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台板的上方并连接所述输送管,在所述输送管的下端内部安装有雾化头,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在所述输送管经雾化头排放雾化钢水时带动雾化钢水旋转;为雾化的钢水提供离心力,使得钢水在从输送管和雾化头中旋转雾化流出;以及
送气组件,所述送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制粉筒外壁上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且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穿过所述锥形罩的侧壁并与之密封固定,增压泵的输出端切向正对输送管下端,所述送气组件用于提供高速流动的保护气;以及
冷凝结构,所述冷凝结构连接所述增压泵的输入端和转动组件,用于对保护气进行降温,使得从增压泵输出端流出的保护气具有较低的温度,从而帮助钢水快速凝固成粉末。
一种粉末模具钢冶金生产用制粉混合一体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平台搭建,将支撑架通过螺栓与地面水泥基础固定连接,将固定平台安装在支撑架上,将设备安装在固定平台上,搭建完成后检查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步骤二,管道连接,将增压泵的输入端通过进气管连接保护气储存设备,并将冷凝管和进水管连通冷却水箱,输送管连接钢水炼化设备,检查气密性;
步骤三,阀门开启,打开连接卸料管的闸板阀,启动保护气储存设备,由保护气储存设备向制粉筒中缓慢持续输送保护气,将制粉筒和管道以及后续设备中的空气排出;
步骤四,启动制粉,打开钢水炼化设备的阀门,将钢水通过输送管排入到制粉筒中,增压泵工作加快保护气的流速,利用送气管吹出的保护气将从输送管和雾化头下端排出的雾化钢水击碎,形成雾化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工爱和特钢有限公司,未经天工爱和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2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