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液固并流下行床中消除气相组分影响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3044.7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3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乔小五;刘晓龙;张盼;李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融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20 | 分类号: | B01J8/2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宁 |
地址: | 471132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下 行床中 消除 组分 影响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从液固并流下行床中消除气相组分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鲜的或经过再生的固体颗粒催化剂与液体原料分别连续进入位于下行床反应器上部的流体分布器,在其中混合后以并流向下的方式均匀地分布在反应器床层,液体原料和固体颗粒催化剂边下行边发生反应,生成物为液相和气相混合产物,床层中的混合流体向下流过气体集导内构件时,气相产物被气体集导内构件收集并导出反应器,剩余的混合物流经气体集导内构件并经过再分配后,继续下行至反应器底部,液相产物和固体颗粒待生催化剂分离后分别由各自的出口离开反应器;
所述的气体集导内构件(5),包括排气管(5-1)、集气管(5-2)、导气管(5-3)、中心集气室(5-4)、临壁集气室(5-5)和内构件分布器(5-6),自上而下依次为排气管(5-1)、集气管(5-2)、导气管(5-3)、中心集气室(5-4)和临壁集气室(5-5)以及内构件分布器(5-6);所述的排气管(5-1)和导气管(5-3)垂直设置,所述的集气管(5-2)、中心集气室(5-4)、临壁集气室(5-5)水平设置;所述的排气管(5-1)与所述的集气管(5-2)连通,所述的集气管(5-2)与所述的中心集气室(5-4)和临壁集气室(5-5)通过导气管(5-3)连通;内构件分布器(5-6)位于两个相邻的集气室所形成的通道的正下方,与两个相邻的集气室均不接触,相邻的两个集气室与内构件分布器(5-6)之间所形成的通道作为液相和固相混合物的下降通道;
所述的临壁集气室(5-5)紧贴反应器的内壁布置,其靠近反应器中心的一侧为中空梯台形,靠近反应器内壁的一边为中空的圆弧形,弧度与反应器内壁相同;所述中心集气室(5-4)为中空的梯台形,位于两个临壁集气室(5-5)之间,其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的临壁集气室(5-5)和中心集气室(5-4)下表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液固并流下行床中消除气相组分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行床反应器中至少设置一个气体集导内构件。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液固并流下行床中消除气相组分影响的方法所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原料入口(1)、固体颗粒催化剂入口(2)、流体分布器(3)、下行床反应器(4)、气体集导内构件(5)、气体排放口(6)、液固分离器(7)、液体产品出口(8)和待生颗粒催化剂出口(9);所述的下行床反应器的上封头为椭圆形或碟形,中段为圆柱体,下封头为倒锥体;沿反应器内腔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流体分布器(3)、一个或多个气体集导内构件(5),最下面为液固分离器(7);流体分布器(3)靠近反应器上封头,液体原料入口从反应器侧壁穿过下行床反应器(4)与流体分布器(3)连通,固体颗粒催化剂入口(2)垂直穿过下行床反应器(4)的封头与流体分布器(3)连通;液固分离器(7)位于下行床反应器(4)的下封头内,但不影响固体颗粒催化剂下行;气体排放口(6)从反应器侧壁穿过,一端与气体集导内构件(5)的排气管相连,另一端通向反应器外部;液体产品出口(8)一端与液固分离器(7)连通,另一端穿过反应器壁通向反应器外部;待生颗粒催化剂出口(9)设在反应器倒锥形底的正下方,与反应器倒锥形底部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融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融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30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监测用振动传感器的数据修正方法
- 下一篇:市政道路拼装单元及建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