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用液压增力一体化直驱转辙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3688.6 | 申请日: | 2020-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9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伟;于子建;刘文栋;赵升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L5/04 | 分类号: | B61L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一体化 转辙机 | ||
一种矿用液压增力一体化直驱转辙机,包括安装在隔爆装置内的动力装置和测量反馈装置;隔爆装置包括转辙机外壳;动力装置为液压增力一体化电动缸,分为驱动部分和增力部分;增力部分为两级或三级增力,缸筒外壁打有通孔,工作时采用高压密封油塞进行封堵;测量反馈装置包括光栅位移传感器,光栅位移传感器的感应装置和液压增力一体化电动缸的工作活塞杆固定在一起,液压增力一体化电动缸通过V型块固定在转辙机外壳内部,液压增力一体化电动缸带动光栅位移传感器的感应装置和铁轨动作杆做直线运动;光栅位移传感器和无线信号发生器连接,无线信号发生器的天线伸到转辙机外部;本发明简化转辙机结构,减小转辙机整体尺寸和工作电压,安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转辙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液压增力一体化直驱转辙机。
背景技术
转辙机是铁路道岔转换系统的核心和主体,但现有的矿用电动转辙机内部的电机和减速器的体积较大,加上自动开闭器、摩擦联接器等装置,使得转辙机内部结构复杂,整体尺寸较大。另外,现有的矿用电动转辙机大都采用齿轮啮合传动,并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中间还附加摩擦联接器、起动块等装置,传动链较长,导致转辙机工作效率较低。
矿用电动转辙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其安全性问题,作为矿下工作的装置,其功率越大,越容易引起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使用的矿用转辙机普遍存在电压高、功率大,需专用电源线路供电,如某常用的矿用转辙机额定电压为160V,电机功率达250W。成本高,并且容易引发事故,安全性不高。
由于矿用转辙机一般需隔爆装置,体积过大的转辙机外置隔爆装置,不仅影响安装安全,还会造成材料浪费,增加生产制造成本,而目前矿用转辙机的结构复杂,传动系统繁琐,体积普遍较大,所需的外置隔爆装置也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液压增力一体化直驱转辙机,简化转辙机的结构,减小转辙机的整体尺寸和工作电压,能够使用照明电源进行供电,安全性更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矿用液压增力一体化直驱转辙机,包括安装在隔爆装置内的动力装置和测量反馈装置;
所述的隔爆装置包括转辙机外壳28;
所述的动力装置为液压增力一体化电动缸,分为驱动部分和增力部分;驱动部分包括缸底1,缸底1上通过螺钉安装有缸筒4,缸筒4内部设有的电机外壳5安装在缸底1上,电机外壳5内部设有的电机定子6和电机外壳5利用过盈配合进行固定,电机定子6内部的电机转子7和丝杠10左端连接,丝杠10支撑在前轴承2和后轴承8上,前轴承2和后轴承8分别安装在缸底1和电机后端盖9的轴承孔内,电机后端盖9安装在电机外壳5上端;电机转子7通过第一轴套23和第一轴套24在丝杠10进行轴向定位;丝杠10左端和转速传感器20的内圈连接,并由卡环21进行固定,转速传感器20的外圈安装在缸底1的内孔中;增力部分为两级增力或三级增力。
所述的两级增力包括梯形螺母11,梯形螺母11与丝杠10配合,构成丝杠螺母副,梯形螺母11与增力活塞12连接在一起,增力活塞12的增力活塞杆13与梯形螺母11相接,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母14锁紧,增力活塞杆13穿过第一活塞盖板16伸入第一工作活塞杆18内,第一活塞盖板16与增力活塞杆13采用间隙配合,第一活塞盖板16安装在第一工作活塞17上,第一工作活塞17连接在缸筒4上,第一工作活塞17的第一工作活塞杆18通过第二锁紧螺母19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3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