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己烷废气净化处理装置以及正己烷废气吸附、消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3772.8 | 申请日: | 2020-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3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鲁红典;王皓;陈浩然;汪日圆;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辉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5 | 代理人: | 汪守勇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己烷 废气 净化 处理 装置 以及 吸附 消解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正己烷废气净化处理装置以及正己烷废气吸附、消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废气净化箱内部自一侧向另一侧顺序布置有风机、吸附剂填充网、UV灯阵以及消解剂填充网。正己烷废气在风机作用下,气流依次通过吸附剂填充网、UV灯阵以及消解剂填充网,利用吸附、紫外光光解和消解三种方式协同净化正己烷废气,处理后的气流通过管路进入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吸附、UV光解和消解三者协同作用的净化处理正己烷废气的装置及方法,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较强,消解材料不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激活,同时消解材料的加入还弥补了UV光解的缺陷,通过吸附、UV光解和消解三者协同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正己烷废气的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正己烷废气净化处理装置以及正己烷废气吸附、消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系物和烃类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危害来源之一。以活性炭、硅藻土、分子筛和纳米矿晶等为主的多孔吸附材料具有简单的物理吸附功能,但不能起到降解苯类和烃类等有害物质的作用。通过向硅藻纳米矿晶添加负离子粉,不仅能够吸附VOCs等有害气体,而且可以起到释放负离子的作用,但是存在处理效率较低等缺陷。UV光解技术是处理VOCs的技术之一,其优势在于成本低、能耗低,能够处理多种VOCS气体,但是UV光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并且有可能产生不完全氧化的副产物,对高浓度以及超大风量的废气处理不佳。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多方协同作用的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实现苯系物和烃类等挥发性有机物更好、更快地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处理方法的弊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吸附、UV光解和消解三者协同作用的净化处理正己烷废气的装置及方法,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较强,消解材料不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激活,同时消解材料的加入还弥补了UV光解的缺陷,通过吸附、UV光解和消解三者协同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正己烷废气的净化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正己烷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废气净化箱,所述废气净化箱内部自一侧向另一侧顺序布置有风机、吸附剂填充网、UV灯阵以及消解剂填充网,废气进管与废气净化箱内处于风机的一侧连通;正己烷废气自废气进管进入废气净化箱,在风机作用下,气流依次通过吸附剂填充网、UV灯阵以及消解剂填充网,利用吸附、紫外光光解和消解三种方式协同净化正己烷废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正己烷废气净化处理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通过两组管路与废气净化箱保持连通,所述检测装置的进气管路伸入废气净化箱内靠近风机的一侧连通,检测装置的回气管路与废气净化箱内靠近消解剂填充网的一侧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一种填充于净化处理装置的吸附剂填充网的吸附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凹凸棒土或分子筛20~40份、硅藻土或海泡石20~40份、活性炭或膨润土40~60份、PVA或PVB 5~10份、水90~95份。
一种制备吸附材料的方法,将凹凸棒土或分子筛、硅藻土或海泡石、活性炭或膨润土放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加入PVA或者PVB溶液捏合完全并进行造粒,最后在80~120℃下干燥12~24h。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种填充于净化处理装置的消解剂填充网的消解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海泡石或分子筛40~60份、硅藻土或膨润土10~20份、凹凸棒土或高岭土10~20份、活性炭10~20份、负离子粉2~4份、PVA或PVB 5~10份、水90~95份。
一种制备消解材料的方法,将海泡石或分子筛、硅藻土或膨润土、凹凸棒土或高岭土、活性炭、负离子粉放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加入PVA或PVB溶液捏合完全并进行造粒,然后在150~250℃下干燥1~3h,最后在500~600℃下焙烧1~3h。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制备方法中,海泡石、分子筛、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高岭土、活性炭的粒度为200~500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学院,未经合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3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