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4900.0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0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清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H02K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结构 电动汽车 控制系统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电机,包括电机主体、接线盒、转轴、U型橡胶垫、定位槽、定位柱、安装板、安装孔、支撑座、限位槽、导向槽、导向柱、橡胶垫片、限位耳板、连接槽、连接板、压紧螺孔、压紧螺钉、压紧座、防护罩、固定螺孔、固定螺钉、凹槽、凸条、橡胶套、接线孔、锁紧螺孔、锁紧螺钉、防护端盖和定位孔;该发明为电机增加了单独的减震结构,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电机剧烈震颤、松动脱位的问题,提高了电机安装的稳定性,确保了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增设防护罩、橡胶套和防护端盖,从而提高了电机的防护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减少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电机的损伤,降低了电机的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电动汽车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所以其前景被广泛看好。而电动汽车采用动力电池作为车载能源,其容量受到限制,为尽可能的延长续驶里程,大多数驱动系统都采用了能量回馈技术,即在汽车制动时,通过控制器将车轮损耗的动能反馈到电池中,并使电机处于发电状态,将发出的电输送到电池中。
然而,传统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电机大多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不具备单独的减震结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电机剧烈震颤、松动脱位的问题,降低了电机安装的稳定性,影响了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其二,防护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不足,汽车行驶过程中极易受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三,安装后不易折卸,维修更换困难,不可避免缩短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电机,包括电机主体、接线盒、转轴、U型橡胶垫、定位槽、定位柱、安装板、安装孔、支撑座、限位槽、导向槽、导向柱、橡胶垫片、限位耳板、连接槽、连接板、压紧螺孔、压紧螺钉、压紧座、防护罩、固定螺孔、固定螺钉、凹槽、凸条、橡胶套、接线孔、锁紧螺孔、锁紧螺钉、防护端盖和定位孔,所述电机主体顶部的一侧和正面的中心分别设置有接线盒和转轴,且电机主体的底部嵌装在U型橡胶垫的顶部,所述U型橡胶垫的底部通过定位槽和定位柱嵌装在安装板顶部的中心,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板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的一侧通过限位槽、导向槽和导向柱分别嵌装有两个橡胶垫片和一个限位耳板,所述限位耳板对称设置在电机主体侧面的顶端;所述支撑座的顶部通过连接槽、连接板、压紧螺孔和压紧螺钉与压紧座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压紧座和支撑座均嵌装在防护罩的内部,所述防护罩的内侧通过固定螺孔和固定螺钉与支撑座的外侧固定连接,且防护罩通过凹槽和凸条嵌装在橡胶套的内部,所述橡胶套和防护罩顶部的一侧均开设有接线孔;所述压紧座和支撑座的正面通过锁紧螺孔和锁紧螺钉分别与防护端盖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端盖背面的中心通过定位孔套接在电机主体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槽设置有两个,分别开设在安装板顶部中心的两侧,且定位槽的内部嵌装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U型橡胶垫底部的两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设置有四个,且限位槽分别开设在支撑座顶部的一侧和压紧座底部中心的两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槽设置有八个,分别开设在橡胶垫片顶部的中心、限位耳板顶部的中心和支撑座顶部的一侧,且导向槽的内部嵌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压紧座底部中心的两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槽设置有两个,分别开设在支撑座顶部的两侧,且连接槽的内部嵌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压紧座底部的两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紧螺孔设置有四个,分别开设在连接槽侧面的中心和连接板侧面的中心,且连接槽的内部嵌装有压紧螺钉,所述压紧螺钉设置有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清,未经张玉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4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体酮的纯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物资履约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