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速度识别的智能交通监测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4973.X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9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创存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郭智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速度 识别 智能 交通 监测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基于速度识别的智能交通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接收到的保持长连接关系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发送的监控指令控制存储于仓库内部位置的巡逻无人机启动并控制设置于巡逻无人机外部位置的飞行摄像头启动实时摄取飞行影像;
S2、提取所述监控指令包含的监控道路编号信息并根据道路编号信息分配绑定预设数量的巡逻无人机;
S3、根据飞行影像控制巡逻无人机飞行至绑定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位置并在绑定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位置进行巡逻飞行;
S4、控制设置于巡逻无人机下方位置的雷达测速仪启动实时获取非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车速信息并根据所述非机动车车速信息实时分析是否有非机动车超速;
S5、若有则根据飞行影像控制巡逻无人机飞行至超速的非机动车顶部位置并与超速的非机动车保持同步飞行移动;
S6、控制设置于所述巡逻无人机底部位置的激光发射器启动向下方的非机动车驾驶员头部发射激光柱标识并控制设置于所述巡逻无人机内部位置的定位单元启动实时获取定位数据;
S7、向保持连接关系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发送所述巡逻无人机对应的飞行影像、所述非机动车超速信息以及实时定位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速度识别的智能交通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根据飞行影像实时分析是否有非机动车的驾驶员未佩戴头盔;
S41、若有则根据飞行影像控制巡逻无人机飞行至驾驶员未佩戴头盔的非机动车顶部位置并与所述非机动车保持同步飞行移动;
S42、控制设置于所述巡逻无人机底部位置的激光发射器启动向下方的非机动车驾驶员头部发射激光柱标识并控制设置于所述巡逻无人机内部位置的定位单元启动实时获取定位数据;
S43、向保持连接关系且与所述定位数据距离最近的交警终端发送所述巡逻无人机对应的飞行影像、所述非机动车驾驶员影像以及实时的定位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速度识别的智能交通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发送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所述巡逻无人机对应的飞行影像实时分析是否有交警人员将所述非机动车进行拦截;
S11、若有则控制内置于所述巡逻无人机内部位置的打印设备启动将所述非机动车违规对应的照片进行打印并根据飞行影像控制所述巡逻无人机通过打印口投放给所述交警人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速度识别的智能交通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根据飞行影像控制巡逻无人机飞行至绑定的道路位置并将巡逻无人机进行分组形成第一组巡逻无人机以及第二组巡逻无人机;
S31、控制第一组巡逻无人机飞行至绑定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位置并在绑定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位置进行巡逻飞行;
S32、控制第二组巡逻无人机飞行至绑定道路的机动车道位置并在绑定道路的机动车道位置进行巡逻飞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速度识别的智能交通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2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20、根据第二组巡逻无人机对应的飞行影像实时分析是否有机动车未礼让行人或肇事逃逸;
S321、若有则控制与所述机动车距离最近的巡逻无人机飞行停置于所述机动车车顶位置并控制所述巡逻无人机下方的吸盘机构伸出与所述机动车车顶吸附;
S322、控制设置于所述巡逻无人机内部位置的定位单元实时获取定位数据并将所述巡逻无人机对应的飞行影像以及实时的定位数据传输给保持连接关系且与所述定位数据距离最近的交警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创存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创存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497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