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良瓦式动作的治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5024.3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3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鲍敬 |
地址: | 2768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良 动作 治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良瓦式动作的治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下部设有四个相同规格的轮子,上部焊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床板,床板一侧通过合页一连接有头部翻板,另一侧通过合页二连接有脚部翻板。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整机自动化程度高,利用控制主机内编设好的程序对整个瓦式改良动作进行准确高效的推行,大大降低了人员工作符合,提高了治疗精度和效率,制作成本低廉,零部件选择和连接方式合理,使用便捷,便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改良瓦式动作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瓦氏动作通过声门紧闭强行呼气以增加胸内压,影响静脉血回流血脏,降低前负荷,即闭口呼气试验。除此之外尚有兴奋迷走神经的作用,可以使病人收缩期杂音发生改变,改良版的瓦氏动作如下:(1)45°半卧位,用力吹气15秒;(2)吹气结束后立即仰卧,同时助手举起患者双腿至45-90°,维持15秒;(3)15秒后回到半卧位,在半卧位保持45秒后复查心电图。
现有的改良瓦式动作多为医务人员手动帮助患者进行,在实际使用中,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人员工作负荷,抬起角度不准确,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设计出一种基于改良瓦式动作的治疗装置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改良瓦式动作的治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下部设有四个相同规格的轮子,上部焊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床板,床板一侧通过合页一连接有头部翻板,另一侧通过合页二连接有脚部翻板;
支撑架一侧安装有主控箱,主控箱内设有控制主机,控制主机为51单片机及附属控制电路,控制主机一侧设有气压检测部,气压检测部包括气流入口、气体流量传感器、主控芯片及附属控制电路,气流入口通过软管连接有吹气罩;主控箱上部设有带有操作按钮的显示屏,显示屏通过电源线连接控制主机的控制电路;
底座内部一侧设有气缸一,另一侧设有气缸二,气缸一通过推杆连接头部翻板,气缸二通过推杆连接脚部翻板,气缸一和气缸二通过电源线连接控制主机的控制电路;底座内设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控制主机的控制电路、显示屏、气压检测部、气缸一和气缸二,实现对设备整体的电力供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整机自动化程度高,利用控制主机内编设好的程序对整个瓦式改良动作进行准确高效的推行,大大降低了人员工作符合,提高了治疗精度和效率,制作成本低廉,零部件选择和连接方式合理,使用便捷,便于推广。
作为改进,控制主机外壳处设有散热格栅,保证内外空气流通,有效散热。
作为改进,控制主机外壳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圆柱形的限位卡套,用于软管缩回时端部的吹气罩放置在其上,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
作为改进,支撑架为中空的长方形框架结构,两内侧壁处对称设有多个等距设置的插槽,用于固定床板。
作为改进,床板底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两侧对称设有多个等距设置的插块,插块与插槽相适配。
作为改进,脚部翻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脚部的绑带。
作为改进,气缸一和气缸二下部设有安装座,气缸一与下部的安装座水平面呈45°放置,与气缸一连接的推杆推出时头部翻板绕合页一旋转,直至与水平的床板呈45°;
气缸二与下部的安装座水平面呈135°放置,与气缸二连接的推杆推出时脚部翻板绕合页二旋转,直至与水平的床板呈135°。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改良瓦式动作的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基于改良瓦式动作的治疗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波,未经王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5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