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匀浆工艺放大效果的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6261.1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4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本赫;伍上福;刘璋勇;李雷;詹升维;王金凤;吴光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31/3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肖阳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匀浆 工艺 放大 效果 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锂电池匀浆工艺放大效果的评测方法。该评测方法包括:(1)提供待测放大匀浆浆料和对照匀浆浆料,所述待测放大匀浆浆料通过待评测的锂电池放大匀浆工艺制备得到的;(2)将所述待测放大匀浆浆料涂覆在集流体表面,烘干后得到待测极片;将所述对照匀浆浆料涂覆在集流体表面,烘干后得到对照极片;(3)分别测定所述待测极片和所述对照极片的电阻,根据所述待测极片的电阻值和所述对照极片的电阻值,评测所述锂电池放大匀浆工艺的放大效果。该评测方法简单快捷,能够综合反映锂电池放大匀浆工艺的匀浆效果,为改进匀浆工艺提供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匀浆工艺放大效果的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新体系的生产制作中,一般需要应用扣式电池评测材料的物化性能,然后经过小试、中试和量产的过程。在放大的过程中,其中的涂布面密度、涂布尺寸、裁切尺寸等工艺参数基本不随设备的改变而改变,能顺利投入生产。而在锂离子的匀浆阶段则会因不同阶段的设备尺寸不同存在很多工艺参数的放大问题。现阶段主要靠工程师的生产经验或厂家提供的一般参数来进行调试,这样会虽然提供了一些匀浆参数或方法,但匀浆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最优,需要数次实验精调,还要做成电芯评测后才能选出最优的匀浆工艺参数,这样既周期长,又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可见,现有的对锂电池匀浆工艺放大效果的评测方法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锂电池匀浆工艺放大效果的评测方法。该评测方法简单快捷,能够综合反映锂电池放大匀浆工艺的匀浆效果,为改进匀浆工艺提供指导。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锂电池匀浆工艺放大效果的评测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评测方法包括:(1)提供待测放大匀浆浆料和对照匀浆浆料,所述待测放大匀浆浆料通过待评测的锂电池放大匀浆工艺制备得到的;(2)将所述待测放大匀浆浆料涂覆在集流体表面,烘干后得到待测极片;将所述对照匀浆浆料涂覆在集流体表面,烘干后得到对照极片;(3)分别测定所述待测极片和所述对照极片的电阻,根据所述待测极片的电阻值和所述对照极片的电阻值,评测所述锂电池放大匀浆工艺的放大效果。
发明人在对锂电池匀浆工艺的研究中发现,评测锂离子电池浆料的控制要点一般为浆料的粘度、颗粒度、稳定性和均匀性等,这些因素也往往是决定电芯性能好坏的因素。在小量试制阶段,由于各原料的用量少,浆料很容易混合均匀,并具有重复性。但当放大生产时,混料设备增大;以双行星匀浆机为例,小型设备与大型设备的分散盘直径、位置、形状都不同,且双行星的搅拌直径和形态也有很大区别。因而,适用于小型设备的工艺参数无法适用于大型设备,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快速评测匀浆工艺放大效果的解决方案。
进而,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混合均匀的浆料中电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和分散剂等物质均匀分布,即导电剂、粘结剂和分散剂均匀散布在活性物质周围,形成大小一致的导电网络。对于组成成分和比例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两组浆料(即待测放大匀浆浆料和对照匀浆浆料),如果两组浆料的均匀程度相同,则两组浆料分别涂覆后所得极片的电阻值也应相同。而如果放大工艺所获得的浆料的均匀程度较低,其中的导电剂等其他助剂分布不均,则涂覆后所得极片的电阻值也将出现差异。由此,本发明提供的评测方法,通过将混合均匀的浆料涂覆于集流体表面,所获得的极片(即对照极片)电阻值可以作为参照。放大工艺所获得的浆料涂覆于集流体表面,所得的极片(即待测极片)的电阻值与对照极片的电阻值越接近,即可判定放大工艺所获得的浆料的混匀效果与混合均匀的浆料越接近。该评测方法能够综合反映锂电池放大匀浆工艺的匀浆效果,为改进匀浆工艺提供指导,大大缩短调试周期。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锂电池匀浆工艺放大效果的评测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6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