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热交换器的热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6656.1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6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井口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能率 |
主分类号: | F24H1/12 | 分类号: | F24H1/12;F24H9/1836;F24H9/20;F24H1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中央区江***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以及 包括 热水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热交换器的热水装置。热交换器(HE)的鳍片(5)包括多对切起部(51),各对切起部位于各上游侧管体部(4A)的外周面(4a)的周围中的、加热用气体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宽度方向左右两侧,且隔着第一间隙(C1)而与外周面(4a)的下游侧部分(4a')相向。各对切起部的上游侧端部(51a)彼此的宽度(L1)大于各上游侧管体部(4A)的外径(D)。而且,各对切起部以下游侧端部(51b)彼此的宽度(L2)小于宽度(L1)的方式而倾斜。在彼此相邻的两个上游侧管体部(4A)的相互间区域,设有宽度比相互间尺寸(L5)窄的加热用气体通过部(54)。根据此种结构,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所谓的鳍片管(fin tube)型的导热管的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热交换器的供热水装置等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构成热水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具体例,有图8所示的热交换器9(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所述热交换器9中,导热管Te贯穿板状的多个鳍片90而接合。当使由燃烧器(未图示)产生的燃烧气体(加热用气体)朝向热交换器9行进时,通过鳍片90及导热管Te来从所述燃烧气体进行热回收,对在导热管Te内流通的水进行加热而生成热水。
导热管Te采用了燃烧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管体部8A及下游侧管体部8B设为上下两段的锯齿排列的结构。根据此种结构,能够使燃烧气体直接作用于上游侧管体部8A及下游侧管体部8B这两者。
但是,在所述的以往技术中,如下述那样尚存在应改善的余地。
第一,在上游侧管体部8A中,燃烧气体从其上侧产生作用来进行热回收,但在上游侧管体部8A的外周面中的、燃烧气体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下表面部80,燃烧气体未高效地进行作用。因此,对于增多上游侧管体部8A的热回收量,提高热交换效率,存在应改善的余地。就燃烧气体的温度而言,上游侧管体部8A侧的温度高于下游侧管体部8B侧的温度,因此要高效地提高热交换效率,理想的是增多上游侧管体部8A的热回收量。
第二,在下游侧管体部8B,通过彼此相邻的两个上游侧管体部8A的相互间区域的燃烧气体产生作用,但此燃烧气体若与作用于上游侧管体部8A的燃烧气体相比较,流速v产生了下降。另一方面,燃烧气体的流速v越低,则下游侧管体部8B的热回收量越少。因此,下游侧管体部8B的热回收量也不能说足够多,在此点上也存在应改善的余地。
以往,作为用于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的方法,例如有如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所示的那样,对鳍片设置切起部的方法。但是,无论通过所述的哪种方法,都无法适当消除所述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85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3141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2-228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8-808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便的方法来较以往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以及包括此热交换器的热水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中采用了下述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能率,未经株式会社能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66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