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防刺手套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7383.2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0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桂香;徐满琴;张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41D19/015 | 分类号: | A41D19/015;A41D19/00;C08L33/04;C08K9/06;C08K3/36;C08K5/17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手套 | ||
1.一种医用防刺手套,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1)编织两片形状呈手形的采用经编三维结构织物,一片作为手套本体的手掌一侧,另一片作为手掌本体的手背一侧;将两片织物缝合制成手套本体;所述经编三维结构织物,包括上表层(1)、下表层(2)和连接上表层(1)和下表层(2)的连接线(3),上表层(1)与下表层(2)之间的多根连接线(3)形成中间缓冲层(4);在所述手套本体上对应于手掌一侧的经编三维结构织物上预留充气口(5);
(2)在手掌一侧的经编三维结构织物的外表面覆有涂层;
(3)通过预留充气口(5)向经编三维结构织物的中间缓冲层(4)中充入防针刺树脂溶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二氧化硅颗粒和氨基化硅烷偶联剂置于丙酮溶剂中,氨基化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为1wt%-2wt%,二氧化硅颗粒的含量为2wt%-4wt%;然后采用超声波进对混合溶液进行分散处理,使得二氧化硅颗粒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溶液中;
步骤b、将步骤a混合好的溶液与丙烯酸树脂混合均匀,丙烯酸树脂和氨基化硅烷偶联剂的重量比为50-60:10-15,升温至70-80℃,在超声搅拌的条件下反应,超声搅拌的搅拌速度为1500-1600转/分,搅拌时间为30-60min;
步骤c、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脱除溶剂;
步骤d、加入固化剂,固化剂与丙酸酸树脂的重量比为1:10,均匀混合;
步骤e、通过预留充气口(5)向经编三维结构织物的中间缓冲层(4)中充入步骤d得到的溶液;将织物放置在两块压板之间升温固化,升温固化时两块压板压合之后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5mm;固化后在经编三维结构织物的上表层和下表层之间形成防针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上表层(1)和下表层(2)由经编形成的若干串套在一起的线圈组成;所述串套在一起的线圈之间由多根连接线(3)连接,形成具有防刺缓冲作用的中间缓冲层(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1)和下表层(2)的纤维均采用聚乙烯纤维,所述连接线(3)采用涤纶单丝连接上下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充气口(5)处保留部分编织余量以覆盖住该充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编三维结构织物的外表面的涂层采用PU或者PVC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乙二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升温固化时采用0.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100℃,并保持10-3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压板压合过程中,充入中间缓冲层(4)过多的溶液由预留充气口(5)溢出,在固化结束后,切除预留充气品(5)处溢出的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未经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738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经编三维结构的医用防刺手套
- 下一篇:一种食品腌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