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田沟道蓄水及排水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8448.5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3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贞;于凤存;沈涛;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E02B13/00;G05D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田 沟道 蓄水 排水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田沟道蓄水及排水控制系统,包括沟道、沟道水位计、田块、地下水位计、土壤墒情测定仪、自动控制闸门、智能控制系统;本发明可实现农田排水沟控制排水及蓄水全过程实时监控与管理;控制方式灵活,全自动、半自动与手动相结合,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本系统具有时效性强、效率高、信息量大和精度高等特点,直观性强,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田沟道蓄水及排水控制系统,属于农田水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适度排水是农田涝渍治理区普遍遵从的理念。控制排水对排水进行控制,可以根据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排水,实现增加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提高降雨利用率,调控地表、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目前,国内外控制排水技术主要应用田间,本发明是对农田排水沟水位和地下水位进行控制,包括干沟、支沟、农沟和毛沟,实现适度排水和对农田水资源的调控及改善生态环境。本发明对排水区缓解农田水资源短缺、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调控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排水区域治理一般都要综合考虑涝渍、干旱及生态环境,本发明是实现区域农田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对排水沟进行控制,而不仅仅对田间排水进行控制。
排水沟水位控制是通过控制建筑物或设施实现的,不同时期沟水位的控制是不一样的,如汛期要满足排涝的要求,非汛期应考虑水资源调控的需要。控制水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满足排涝期排涝要求、蓄水期蓄水要求及排水沟所在区域农作物对排涝防渍及盐碱化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制定水位控制运用规则。根据制定的水位控制运用规则,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水位的自动控制。
控制建筑物一般为水闸,也可以根据排水沟的控制断面尺寸选取适宜的控制设施,如对控制断面较小的排水沟可以选取简易闸门。
农田排水区地下水位的控制是根据种植的作物排水指标,通过排水系统的规格标准实现的,即排水系统的沟深、沟距及断面尺寸应保证发生某频率的降水农田地下水位在规定的时间排至规定的深度,排水沟水位的控制也应保证发生同样频率的降水农田地下水位在规定的时间排至规定的深度。
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排水指标是不一样的,区域农作物排水指标应根据试验研究成果综合确定。安徽省淮北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综合分析得出:旱作物地面允许排水时间为1天,排水期地下水位在3天降至地表以下0.4-0.5m;水稻在晒田期地下水位应排至地表以下0.3-0.4m。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农田沟道蓄水及排水控制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农田沟道蓄水及排水控制系统,包括沟道、沟道水位计、田块、地下水位计、土壤墒情测定仪、自动控制闸门、智能控制系统;
所述沟道水位计安装在沟道处,沟道水位计用来测量沟道内的水位;
所述地下水位计安装在田块处,地下水位计用来测量田块处的地下水位;
所述土壤墒情测定仪安装在田块处,所述土壤墒情测定仪用来测量田块处的土壤墒情;
所述自动控制闸门用来控制沟道的排水;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结合收集到的沟水位、地下水埋深等数据,结合作物种类和生育阶段等信息,判断是否达到闸门开启条件,并通过自动控制闸门开启与关闭来控制排水沟的水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土壤墒情测定仪为土壤水分测定仪,所述土壤水分测定仪用来测量田块处的土壤水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沟道水位计和地下水位计以2-4小时的时间间隔定时监测、记录、储存并同时传送至智能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未经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84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