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珩铰刀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9696.1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6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华顺明;张宇;许少锋;刘立君;王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D77/00 | 分类号: | B23D77/00;B23D77/14;B24B33/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刀 | ||
1.一种珩铰刀,包括轴向首尾相接的圆形的刀杆本体和圆形的珩铰基座,珩铰基座上设有沿圆周布置的多根磨削用的珩铰条,刀杆本体的一端有与机床连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珩铰基座与刀杆本体上有使珩铰条自动径向伸出或自动径向缩回的结构;刀杆本体上有经振动产生电源的压电俘能器,刀杆本体上有第一中心孔,第一中心孔内固定有通电能轴向伸长的压电叠堆,压电叠堆的外端与用于轴向移动并使珩铰条径向伸出或径向缩回的芯轴的一端连接,压电叠堆上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压电俘能器经控制电路和导线与压电叠堆电连接;
压电俘能器包括直径大于圆形的刀杆本体的圆形的壳体,壳体内的一端沿圆周均匀固定有多块金属基板,每块金属基板均延长至壳体的另一端,每块金属基基板的外表面上均固定有一块压电陶瓷片,每块压电陶瓷片均经导线与设在壳体上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经导线和碳刷导电环装置与压电叠堆电连接;压电俘能器的壳体由内环和外环组成,内环与刀杆本体固定,外环的外端与一端盖和金属基板固定,端盖经一滚动轴承相对于刀杆本体和内环转动连接,外环的内端上的内齿圈与沿圆周均匀布置的多个齿轮啮合、多个齿轮与内环外圆周面的外齿圈啮合而组成行星轮,每个齿轮均转动配合在固定于内环轴肩上的轴上;内环的外圆上周向均匀布置有多块磁体并构成一组磁体,沿轴向布置有多组,外环的内圆上周向均匀布置有与内环上的多组磁体的位置和数量对应的多组磁体,内、外环上的磁体用于增强压电陶瓷片的振动频率且内、外环上的磁体之间留有间隙;外环上的磁体沿圆周布置的数量和位置与金属基板沿圆周布置的位置和数量相等且相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铰刀,其特征在于:压电叠堆的内端固定在刀杆本体的第一中心孔内,压电叠堆的外端与芯轴的一端相抵,第一中心孔有供压电叠堆伸缩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铰刀,其特征在于:使珩铰条自动径向伸出或自动径向缩回的结构为:珩铰基座与刀杆本体固定,珩铰基座上有与第一中心孔同轴线的第二中心孔,芯轴的第一圆锥部分大径一端滑动配合在刀杆本体的第一中心孔内,第一圆锥部分小径一端滑动配合在珩铰基座靠近刀杆本体一端的内小外大的圆锥形的第二中心孔内,芯轴的内大外小的第二圆锥部分滑动配合在珩铰基座远离刀杆本体一端的内大外小的圆锥形的第三中心孔内,珩铰基座的中段为用于滑动配合芯轴的大小径连接段的圆形空腔;圆形的珩铰基座为圆形框架式的珩铰基座,珩铰基座沿圆周均匀设有多个长条形通孔,每个长条形通孔内配合有一根表面固定有珩铰条且内侧为与芯轴的圆锥配合的锥面的径向滑块,珩铰基座的两端和径向滑块的两端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的弹性箍圈将每根径向滑块均抱紧而使径向滑块的内侧面的两段锥面与芯轴的两段圆锥紧贴;一圆形的弹簧座与珩铰基座远离刀杆本体的一端固定,弹簧座内有与第三中心孔同轴线的第四中心孔,芯轴的第二圆锥部分的尾部的圆柱滑动配合在弹簧座的第四中心孔内,第四中心孔内有两端分别抵至弹簧座的孔底与芯轴尾端面并用于芯轴轴向复位的第一压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珩铰刀,其特征在于:弹簧座的第四中心孔轴向贯通弹簧座,弹簧座的第四中心孔的外端有内螺纹,一调节第一压簧弹力大小的调节螺盖的外螺纹与内螺纹旋合,弹簧座上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调节螺盖转动的径向锁紧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上从左至右的第一组磁体为四块,其磁极的排列顺序为N-S-N-S;从左至右的第二组磁体为四块,其磁极的排列顺序为N-S-N-S;从左至右的第三组磁体为四块,其磁极的排列顺序为N-S-N-S;三组磁体沿周向的位置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铰刀,其特征在于:从左至右:内、外环上相对应的第一组磁体的磁极的排列顺序为N对N、S对S、N对N、S对S,其磁极均相斥;第二组磁体的磁极的排列顺序为N对S、S对N、N对S、S对N,其磁极均相吸;第三组磁体的磁极的排列顺序为N对N、S对S、N对N、S对S,其磁极均相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96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陀螺信号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无纺布污水生态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