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R的输电现场作业培训3D场景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0137.2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6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敖志敏;方曦;田刚;郭德平;蒋波;田飞龙;喻群;陈晖;魏星;杨秋;王龙;郑文;颜世强;邓华;张旭;沈正康;杨小军;王志甫;赵胜;谢菲;杨锴;刘佳;杨昌碑;李姜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G09B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r 输电 现场 作业 培训 场景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的输电现场作业培训3D场景生成方法,通过3D输电现场的作业场景,在进行输电现场的作业培训时,只需通过相应的AR设备,即可达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同的感受,针对性的对输电现场的作业中发生的不同问题通过3D输电现场的作业场景进行实际的布置,以达到对培训人员有效的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可以灵活的布置3D输电现场的作业场景以达到专业培训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AR的输电现场作业培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AR的输电现场作业培训3D场景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简称AR,增强现实技术也被称为扩增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是促使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内容之间综合在一起的较新的技术内容,其将原本在现实世界的空间范围中比较难以进行体验的实体信息在电脑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叠加将虚拟信息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加以有效应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之间重叠之后,能够在同一个画面以及空间中同时存在,此技术能够很好的运用于现实生活中高危岗位的培训中,如输电现场作业岗位。
现有的输电现场作业培训通过书面教学方式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实际输电现场作业中现场作业比较复杂,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多样化的,不能通过书面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基于AR的输电现场作业培训3D场景生成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R的输电现场作业培训3D场景生成方法,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感受、规范操作步骤、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等优点,解决了现场作业比较复杂,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多样化的,不能通过书面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感受、规范操作步骤、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种基于AR的输电现场作业培训3D场景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3D指导作业书编辑
将现有的输电现场的作业时的作业流程、作业步骤、步骤中的具体作业对象与工具等内容放入到基于输电现场作业技术资料的通用作业流程3D指导作业书编辑软件的软件内,用于对输电现场作业的过程规划,生成“3D数字化作业指导书,同时在编辑过程中将一个作业步骤所需要的角色描述、对作业步骤内容的文字/图片/视频描述、基于3D模型的动作过程进行编入,构成完整的培训规划,在将完整的培训计划输入到后台数据库内。
S2、3D建模
针对每个应用场景列出作业所需的工器具数量及型号规格,后台技术人员根据输电现场作业所需对这些作业工器具及关键动作进行3D建模,导入到培训作业支持后台的系统数据库中,在将后台数据库和AR环境进行结合。
S3、培训场景布设
依照上述步骤S1和S2中培训规划对3D建模的作业所需的工器具数量进行规范的场景布设,同时在将每一个步骤的规范动作和使用的相对应的工具进行结合,同时对整个场景进行色彩填充,将整个场景输入AR环境下的作业过程训练与考核”软件内。
S4、AR环境培训测试
将生成的3D输电现场的作业设定不同的操作人员,测试者通过3D设备进入到3D输电现场的作业场景内,使用虚拟工具进行操作,已测试设定的3D输电现场的作业场景所存在的缺陷,并及时进行补正。
特别地,所述步骤S1中使用电脑得word文档对作业书编辑进行编辑,在通过基于输电现场作业技术资料的通用作业流程3D指导作业书编辑软件写成3D输电现场的作业场景所需的3D指导作业书。
特别地,所述步骤S2中工器具数量及型号规格为现实输电现场作业中所需的工器具数量及型号规格,且工器具规范的使用步骤进行提前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0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废水废渣再利用工艺及再利用系统
- 下一篇:电缆剥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