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多电机运行的分时复用伺服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0778.8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6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芮万智;徐明进;朱俊杰;吴振兴;许金;吴延好;阳习党;郭威;常永昊;郭鹏辉;孙兴法;马锐锋;王钰;韩正清;韩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H02P5/00;H02P5/7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电机 运行 分时 伺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多电机运行的分时复用伺服装置及方法,包括分时复用驱动器、切换装置和N台电机,切换装置包含信号切换单元和动力切换单元;通过设计动力选通装置和编码信号选通装置,当需要某一个电机运行时,采用分时切换,将相应的电机动力线和编码信号切换连接到伺服驱动器上,实现一套驱动器对多台伺服电机的分时驱动控制;此种控制方式不仅减少了驱动器的数量、降低使用成本,也简化了电气设计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系统适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伺服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多电机运行的分时复用伺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伺服控制中,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采用一对一匹配的方式,但是对于某些执行机构数量较多的设备,需要的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的数量多达几十甚至数百个,且在运行期间,存在一部分电机工作,另一部分电机无需运行的工况。数量众多的驱动器不仅使用成本高、安装空间大,而且电气设计复杂、系统适装性较差。因此,提出单个伺服驱动器分时驱动多台电机的控制方式,即需要某一台电机运行时,采用分时切换,将电机动力线和编码器反馈线连接到伺服驱动器上,此方式不仅减少了驱动器的数量,也简化了电气设计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多电机运行的分时复用伺服装置及方法,实现了一套驱动器对多台电机的分时驱动控制,解决了传统电机和驱动器一对一匹配方式中存在的驱动器数量多、电气设计复杂、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用于控制多电机运行的分时复用伺服装置,包括分时复用驱动器、切换装置和N台电机,切换装置包含信号切换单元和动力切换单元;
分时复用驱动器按照编码指令,控制切换装置从N台电机中选取对应电机的UVW动力线和分时复用驱动器的UVW动力线连通,对应电机端编码器和分时复用驱动器端编码器接口进行信息交互;
信号切换单元接收分时复用驱动器发送的选通信号和抱闸信号,完成电机端编码器与分时复用驱动器端编码器的连通,并输出动力选通控制信号和抱闸信号;
动力切换单元用于接收信号切换单元发送的动力选通控制信号,完成相应电机的UVW动力线与分时复用驱动器的UVW动力线连通,并将选通状态反馈信号反馈给信号切换单元;同时,动力切换单元对信号切换单元输出的抱闸开关信号进行中转,完成电机的抱闸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切换单元包括FPGA中央处理单元、I/O电路、编码器选通电路、动力选通控制信号驱动电路及抱闸开关电路;信号切换单元通过I/O电路接收分时复用驱动器发送的选通信号和抱闸信号,由FPGA中央处理单元解析后,将选通信号中的编码器选通信号发送至编码器选通电路、将选通信号中的动力选通信号发送至动力选通控制信号驱动电路,将抱闸信号发送至抱闸开关电路;编码器选通电路根据接收到的编码器选通信号将相应电机端编码器与分时复用驱动器端编码器接口连接;动力选通控制信号驱动电路根据接收到的动力选通信号输出相应动力选通控制信号至动力切换单元,分时复用驱动器的UVW接口与动力切换单元的UVW输入口连通,动力切换单元的UVW输出口分别与N台电机的UVW接口连通,动力切换单元根据动力选通控制信号将对应的电机的UVW接口与分时复用驱动器的UVW接口连通;抱闸开关电路输出抱闸信号经动力切换单元发送至N台电机,用于控制相应电机的抱闸;动力切换单元的选通状态反馈信号通过I/O电路反馈给分时复用驱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切换单元还包括给信号切换单元中各部分功能电路供电的DC/DC模块。
进一步地,每台所述电机端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包含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编码器选通电路的模拟信号发送至分时复用驱动器的模拟接口,数字编码器选通电路与FPGA中央处理单元采用双向通信,FPGA中央处理单元将数字信号发送至分时复用驱动器的数字接口。
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用于控制多电机运行的分时复用伺服装置的分时复用伺服方法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07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